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21-05-10 21:54:37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
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我們目前還無法想象,為了讓大家有更多的了解,小編整理了關于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閱讀理解的內容,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
材料一∶
無人駕駛汽車的感知系統(tǒng)主要由相機、微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組成。為什么說無人駕駛車輛環(huán)境感知那么難?因為畢竟計算機視覺還在不斷發(fā)展中,要理解復雜交通環(huán)境存在不少挑戰(zhàn)。無人駕駛汽車需要更優(yōu)秀的傳感器,最好能讓車輛識別出對它造成威脅的路面上的釘子和坑洞,快速判斷路邊行人或者汽車是否會突然進入自己的車道,并且傳感器價格要控制在合理的區(qū)間。
無人駕駛汽車通過"小腦"知道自己的姿態(tài)和確切位置。車載的高精度 IMU慣性單元能夠知道車輛傾斜角、橫擺角和滾動角,相應軸向上的角速度、加速度等,通過車身控制系統(tǒng)實現車輛的穩(wěn)定性控制,確保車輛"穩(wěn)當"行駛。實現無人駕駛還需要通過"小腦"進行精確定位,這樣才能夠知道自己的確切位置,以便執(zhí)行下一步駕駛任務。但是,無人駕駛汽車在這方面卻面臨挑戰(zhàn),現有的 GPS等車載定位設備不能滿足擁堵交通流中的高精度定位要求,特別是在隧道和高架橋下等交通場景中,接收不到 GPS 信號,無人駕駛汽車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定位,例如輔以 SLAM、視覺導航等技術,在復雜交通環(huán)境中增強無人駕駛車輛的定位能力。
由于具備了精確的感知系統(tǒng),無人駕駛汽車通過"四肢"可以實現更加精確的控制。無人駕駛汽車要具備發(fā)達的"四肢",還需要汽車廠商進一步將智能化功能與車身總線進行集成,將無人駕駛汽車控制系統(tǒng)中的剎車、油門及方向等模塊通過汽車總線進行控制。
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負責導航和決策。在給定了目標任務地點之后,無人駕駛汽車要能夠在路網中找到最經濟、最快捷的路徑,將乘客送到地點。但是在實際中,交通環(huán)境常是部分已知,可能還有障礙物臨時出現,必須重新規(guī)劃路徑。此外,道路擁堵情況也不斷在發(fā)生變化,如何正確判斷道路擁堵并進行正確的通行決策,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不同國情決定了交通參與者的不同行為,使得無人駕駛汽車要具備學習與自適應能力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無人駕駛汽車發(fā)達的"大腦",還要能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復雜交通場景下實現安全的、與人類駕駛行為類似的自主駕駛,使其不會對正常交通造成影響,同時還要保障車輛自主行駛的安全性。
無人駕駛應與智能交通建設同步進行,需要建設無人駕駛車輛專用的車道、與無人駕駛車輛通信的V2X 網絡、無人駕駛配套的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志。此外,需要對現有的交通系統(tǒng)進行智能化改造,能夠支持無人駕駛車輛的智能調度、管理和控制,建立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tǒng)。
為了保證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tǒng)穩(wěn)步構建,需要對智能車輛的駕駛安全性、舒適性、機動性、自主性進行評估,確認智能車輛具備上路資格。為了滿足智能車輛發(fā)展中的上述需求,需要研究智能車輛測評方法,進而對其開展系列化、標準化的測試。所以,需要借鑒開展各種比賽時的道路區(qū)域設計,建設一個智能車輛測試基地。無人駕駛車輛可在測試基地中開展全面測試,逐步完善,通過測試方可上路。
(摘自黃武陵《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2016年第6期)
材料二∶
作為智能交通的重要表征,無人駕駛被看作是勢在必行的新趨勢。但與此同時,它的推廣在技術水平和價值判斷等方面遭遇多方質疑,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人為駕駛情況下,一般認為,事故發(fā)生的瞬時性使其無法像正常情況下那樣,經由多角度的利益權衡后做出理性且審慎的判斷,而是主要基于本能來處理意外事故。面對由此造成的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駕駛員大多借助缺乏足夠的干預時間、條件反射、非故意的行為性質等理由,為自身行為開脫。而人們也傾向千接納這一類辯解方式,認為對操作得當與否的評價此時更多地與駕駛員的駕駛技術有關,而跟他的道德品格或道德責任無關或關系不大。
在無人駕駛情況下,一旦汽車利用超級計算機和大數據的優(yōu)勢,駕駛員瞬間做出的本能反應將被極速且精密的程序分析所取代。而后者是人類價值觀念的具體表達。因為程序的編寫本質上由特定的社會價值觀主導,反映大多數使用者的價值判斷和理性抉擇。此間,理性和道德推理的融入成為可能。融入理性和道德推理的程序已超出技術層面,更多地涉及倫理層面。而如何設定體現"善"的程序,歸根結底取決于人自身的價值取向,不能寄望于技術的完善。
什么樣的抉擇才具有道德正當性成為難以繞開的關鍵,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道德爭論。它連同技術的安全可靠性一道,共同構成產品推進過程中必須直面的問題。面對無人駕駛汽車遭遇的道德困境,功利主義者認為,根據"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設計者應當考慮哪一種選擇能帶來最大利益或產生更小的傷害。這樣做之所以正確,是因為它能減少行為導致的傷害和由此產生的責任。顯然,該選擇有悖于康德等義務論者的立場。無人駕駛技術把關涉價值判斷的問題完全交由程序處理的做法,有可能對主流道德觀念產生顛覆性影響。
(摘自謝惠媛《民用無人駕駛技術的倫理反思以無人駑駛汽車為例》,《自然辯證法研究》2017年第9期,有刪改)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