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善于分析問題的好習慣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6-21 21:40:14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一個好的學生,總是能把一個難題分解為各個部分,找出其中的關聯(lián),然后逐一擊破。然而,多年以來,我們的教育在這方面做的還很不夠。不信的話,請比較中國的大學和美國的小學。
邵健教授至今難忘他布置的一次期中考試—解讀一首美國民歌《花兒到哪里去了》。它的內容大致如下:“花兒到哪里去了/被漂亮的姑娘們摘去了/漂亮的姑娘們到哪里去了/姑娘們被大兵帶到軍營里去了/軍營里的大兵到哪里去了/大兵們到墳墓里去了/那些墳墓到哪里去了/墳墓上早就開滿鮮花了。”
試卷收上來,結果他看到的不是一篇篇不同的文章,而是大家寫的幾乎是同一篇文章。好像大家約好了似的,至少三分之二的文章思路一致,語言相同。前者不外“愛國”,后者無非“獻身”。在他自已看來,這首詩哪怕與什么都有關,就偏偏與愛國無關。為了強調愛國一個女生在文中還這樣寫到:“姑娘們到軍營,不是為了愛情。”他在心里驚呼:天哪,不是為了愛情,又是為了什么?莫非把姑娘當作了慰安婦?多么可怕的愛國獻身!在這樣一首普通的民歌面前,學生們集體喪失了作為一個人的起碼的感覺能力,甚至連對用詞的感覺都那么麻木,比如“獻身”。他真不知道使用這個詞的女孩子到底懂不懂什么叫身體,作為個人的感官所在,包括那些私密感官。身體是可以像貢品一樣,掛在嘴上獻來獻去的嗎?
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他對學生說:“在你們上學之前,你們反倒是一個個不同的人;而你們,上學之后,卻慢慢成了一個人,思維和語言都被導向一個方向,這不正常,很不正常!”
一位家長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么不讓孩子們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尋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兩者相較,高下立判。其間的差別,恰恰在于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分析問題的習慣后,不僅可以輕松應對考試,還能收益終生。難道,這還不值得家長為之而努力嗎?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理由。當孩子說出了任何觀點,父母都應該繼續(xù)追問他,為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簡單的提問,可以使孩子深入思考,養(yǎng)成分析問題的習慣。
引導孩子深入分析。在孩子陳述自己的理由時,父母可以繼續(xù)深入追問,讓孩子的思考逐漸深入,考慮到其他未曾想到的方面。這種繼續(xù)追問的辦法,可以讓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考慮得更周全,在考試中將直接受益。
不能粗暴地打斷孩子。當孩子在講自己的理由時,父母不可以中途打斷,無論自己多么不同意,都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無論孩子的觀點正確與否,能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都是一種有助于分析能力的訓練。
平等友好地提出不同意見,請孩子作答。當父母不同意孩子的觀點時,可以用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提出自己看法,請孩子給出回應。原則是,再尖銳的矛盾也不可以在態(tài)度上有絲毫的不耐煩,父母能以理服人,孩子才能善于講道理,善于分析。
當孩子做錯題時,讓他自己分析錯誤原因。孩子在考試中出現(xiàn)失誤,家長不可急躁地批評,而應該平靜地做下來,讓孩子自己分析錯誤原因.通過自己的分析,孩子能對錯誤有更深刻的認識,記得更牢,更不容易再犯。
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進行答辯。當孩子為自己定出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父母可以讓孩子進行家庭答辯,父母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孩子必須一一回答,努力說服父母接受自己的方案。這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分析能力的提高,更能加強孩子的責任心,對學習更負責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