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知己說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6-04 11:48:45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知己說
知己說
清 劉開
韓子云:非知之難,處知者實難。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者,可不懼哉!
余觀穆生在楚,以未設醴而去,未嘗不怪其恝然(1)徑行,負疇昔知遇之意;及見后世君子,處鄉(xiāng)里之間,其才氣學識卓然異乎眾人,一旦受當事之知,遂心馳勢利,變剛正之操,以事媚悅,所求未獲,已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處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將軍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讒餡而諛,希迎意旨,圖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論者謂下無可取之實,而上無知人之明,此豈遇合中之美事哉?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光武知嚴光之不能屈,而不繩以君臣之法;獻子有友五人,皆無獻子之家。故士之自負也愈大則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賞識而即欲順從求悅者是不以道義自處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夫輕合者必易離,故其始必有所甚難,而其終也至于久遠而不廢。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難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卒賴其力以建功人國,顯名天下。嗟乎!非常特達之士,亦未必不終為人用也,夫固可以禮屈而不可以勢束也。持尺寸之絲以系北溟之鵬,雖欲為之回翼,豈可得哉?
然而有子夏之賢,猶未免出見紛華而悅,吾誠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憂其繼也。
注釋:(1)恝然:淡漠,無動于衷的樣子。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負疇昔知遇之意 疇昔:以前,以往
B.乃善處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全:保全
C.下交不瀆瀆:通“黷”,貪污
D.而不繩以君臣之法繩:約束,束縛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未設醴而去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B.其才氣學識卓然異乎眾人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 作師說以貽之
D.非常特達之士,亦未必不終為人用也 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17、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本文說的“知己”,實際指的是當權者與士人的“遇合”,論說當權者應如何對待賢士,賢士又應如何對待當權者的征召任用。
B、文章從當權者與賢士兩方面去寫,側重點在賢士出仕要保持剛正節(jié)操,不媚不讒,自負自尊。
C、對那些才智超越一般人,言行異乎尋常的賢士,當權者不能用威勢去約束,而要用禮儀招致,并真心以道義和他們交往。
D、文章多處用正反對比手法,使說理明白透徹。結尾作者點明當今之士已經(jīng)像子夏那樣“見紛華而悅”,從而使文章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18、為下面句子斷句,用“/”號隔開。
故士之自負也愈大則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賞識而即欲順從求悅者是不以道義自處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1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虧名辱者,可不懼哉!
(2)吾誠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憂其繼也。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