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12 23:18:59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二年級下冊 數(shù)學教案
感悟嘗試單:以《厘米的認識》為例,我設計的課堂嘗試單只有兩道題,讓學生去量、去畫,這對80℅的學生來說不存在問題。但是這兩道題要完美的完成卻非易事,因為第一題重點突出“易漏點”——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應該怎么記錄測量結果呢?(課堂上學生嘗試測量時就有好多孩子問5厘米多一些或多幾格怎么寫?)第二題重在強調作圖要規(guī)范及多種畫法。(課堂上好多學生畫完后沒有標注“4厘米”,交流中大部分學生以0刻線為起點來畫,還有部分學生選用其它刻度線為起點)。通過這兩道題學生先獨立嘗試,再組內交流方法,最后集體匯報結果。在此基礎上,嘗試單下面還有空白,同桌之間交換嘗試單“你畫我測”,再次正確、規(guī)范嘗試測量與畫線。(課堂上,孩子們都想刁難對方,畫的不是整厘米數(shù),對同桌的測量結果也是“毫米不讓”!在多次的嘗試、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實事求是、毫厘必爭”的科學態(tài)度。
感悟檢測單:本節(jié)課的檢測單有量、有畫、也有讀。題型多樣,體現(xiàn)了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難點,同時重在突出學生的易錯點及易混點。如讀數(shù)時起點不在零刻線的情況,因為正確使用直尺測量只是本節(jié)課的第五個知識點,也是重點之一。在前面還有:知道尺子產生的必要性、認識尺子、感知1厘米、認識幾厘米這四個知識點。特別是經歷認識“幾厘米”這一知識點時,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已經滲透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匯報的方法有(1)一格一格的數(shù)(2)末尾-起點(3)以起點為0刻度線進行推理)。在檢測單中設置此題只想考查學生掌握的情況,起到再次強化的作用。
感悟學生的學情:但是,無論是本節(jié)課的嘗試單還是檢測單,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課堂上“突然生成性問題”的出現(xiàn),及本班內學生的學情差異,使得檢測環(huán)節(jié)不能保證節(jié)節(jié)都在課堂內完成,明顯存在“趕場子”的現(xiàn)象。要真正實現(xiàn)“堂堂清”太不容易了。
在本節(jié)課中,突然生成性問題出現(xiàn)兩次:一是讓學生展示畫法時,黑板上畫的4厘米長的線與嘗試單上所畫的線有“視覺上的差異”。好多學生認為黑板上畫的不對,太短,經學生兩次檢驗不差毫厘,學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是評價黑板上同學畫的4厘米長的線時,對于畫不畫端點又存在爭議。(因為認識線段、直線、射線學生還未學)。
其次是評價課堂檢測單,同桌互改時,總有那么5~8個小蝸牛、困難戶寫不完,影響了“整體參與”,阻礙了“堂堂清”的進程!
針對此情況,我深刻反思今后課堂嘗試單、檢測單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學生意外的生成”及班內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如何巧妙的運用生成、化解生成值得深思、鉆研!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