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海嬰走了,魯迅傳承尚在?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3-10 21:20:40
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海嬰走了,魯迅傳承尚在?
2011年4月7日凌晨,82歲的老人周海嬰走了。這個童年失怙的孩子,無論是長于亂離,還是遭逢盛世,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父親的光環(huán)之下。
周海嬰的逝去,再一次讓人們想到了魯迅,也再一次讓人們審視我們正在生活著的文化環(huán)境。是啊,魯迅離開人們已經(jīng)70多個春秋了,這個世界好些了嗎?
這樣的追問,過于沉重,也過于較真,故而很難理得清楚。不過,拂去后人有意無意疊加上去的塵埃,僅僅從文化的意義上考量,恐怕很難樂觀起來。當年魯迅先生用力甚勤的“國民性”批判、“阿Q相”等等,似乎并沒有多大改觀。從奴性走向人性,道路還很漫長。魯迅先生1919年提出的“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依然有其現(xiàn)實的合理性。
特別是,這些年來,國人在汲取傳統(tǒng)精神資源上既無能力,“去魯迅化”倒是十分起勁。這可以說是在“重新發(fā)現(xiàn)魯迅”,卻也暴露了時下文化能力的膚淺和粗暴。不能以“溫情和敬意”對待過往的歷史和人物,當然也就很難真正改掉“劣根性”。
當然了,世事美丑,魯迅涼熱,周海嬰的感受應(yīng)該更為真切。大抵說來,周海嬰一生的努力,一方面,是追慕、還原一個“父親魯迅”,而非一個“魯迅父親”;另一方面,則是活出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來。不過,“獨子”身份,注定使他不可能離開“魯迅”這個濃重的語境。
還原“魯迅”很難,蓋因多年的符號堆積。不過,周海嬰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摹畫出一個平和、細心的“父親魯迅”,讀者可從《魯迅與我70年》這部書中,觸摸到大量碎屑卻溫馨的生活細節(jié)。這些毛茸茸的細節(jié)不宏大,卻真實可感,頗合“幸福度日,合理做人”之意旨。
不過,“活出自己”卻更是艱難。海嬰生前,是我們觀照魯迅先生的鮮活標本。我們用放大鏡、顯微鏡仔細審視先生的這點骨血,不放過任何一點“賢與不肖”的地方……其對周海嬰造成的困擾顯然是長久的。1948年底在沈陽等待進京的日子里,“母親再三叮囑我,切勿忘乎所以,言談舉止一切都得小心謹慎,拿后來的話說就是要‘夾緊尾巴做人’”。類似叮囑,所在多多。
可以說,這位北大物理系的畢業(yè)生,終其一生都是在這樣他律和自律中謹慎生活的。謙和而低調(diào),嚴謹而坦誠,學術(shù)方面,基本不發(fā)表意見,踐行了魯迅“莫做空頭文學家”的遺囑,無線電是飯碗、是事業(yè),攝影則是畢生的愛好,在默默無聞中,亦不乏生命的精彩。
然而,周海嬰的“自立”、“立人”努力,并非只有謹慎一面,版稅風波、父親的手稿去向、長子周令飛的婚事……在這些事件中,周海嬰不與流俗妥協(xié)、堅韌抗爭的精神,大有乃父之風。這也是其個體價值的體現(xiàn)。
作家趙麗宏說,海嬰先生是一個正直、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也是一個老派的知識分子?v覽一生事略,這評價可謂中肯。與魯迅的文章濟世相比,周海嬰不是人文知識分子,對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身體力行”上。不過,這些年來,寫作《魯迅與我七十年》,出版許廣平《魯迅回憶錄》手稿本,一樣體現(xiàn)了周海嬰作為知識分子的的濟世情懷。
這些年來,魯迅總在漩渦之中,那個力圖改造傳統(tǒng)國民性的魯迅,不斷被削弱、被誤解。這些都是周海嬰先生晚年的擔心。眼下,問題還在,海嬰先生卻可以放下了。
周海嬰走了,是不是帶走了父子之間“那份隱含的生命傳承”?生命的傳承本來就是一條不停歇的浩蕩河流,唯有真正將魯迅的精神傳承給更多的后人,而不僅僅是血脈傳人,這個世界才有可能一點一點變得好起來。
。ü(jié)選自《中國青年報》2011年4月12日)
1.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5分)
A.周海嬰的逝去引起社會的關(guān)注,一方面因為他是魯迅之子,讓人想到魯迅,另一方面也使人審視當下的文化環(huán)境,審視我們對魯迅精神的傳承。
B.魯迅離開人們70多年,總是處在漩渦之中,成為各種各樣的話題中心,表明人們對魯迅的理解往往被現(xiàn)實的需要所遮蔽。
C.作為魯迅之子,周海嬰的言行舉止承受了太多的來自社會的要求和限制,這是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使他難以有自我的生活和性格。
D.作家趙麗宏說海嬰是一個老派的知識分子,一生謹小慎微,謙和低調(diào),有智慧,有修養(yǎng),這評價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可謂中肯。
E.文章的標題以問題的形式啟發(fā)人們思考如何傳承魯迅精神,以及現(xiàn)實的缺失,并肯定了海嬰在魯迅精神傳承中的努力,簡潔凝練,富有力量。
2.試分析文中兩個畫線句子的含義。(4分)
。1)不能以“溫情和敬意”對待過往的歷史和人物,當然也就很難真正改掉“劣根性”。
(2)生命的傳承本來就是一條不停歇的浩蕩河流,唯有真正將魯迅的精神傳承給更多的后人,而不僅僅是血脈傳人,這個世界才有可能一點一點變得好起來。
3.作者說周海嬰“無論是長于亂離,還是遭逢盛世,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父親的光環(huán)之下”,你認為這是周海嬰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