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0: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shù)學上冊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 教授法
教學手段 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jù)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區(qū)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活。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 ,6+1=7)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一來列式?
你能給這樣一來的算式取個名字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在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xù)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nèi)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題。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個人初備案 二次備課
課時 第 10 課時
課題 加減混合
授課類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觀察、聯(lián)系生活情景,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