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呼和浩特小升初必背古詩詳解(十二)(3)
來源:家長幫論壇呼和浩特站 文章作者:我是小小楊 2018-04-02 22:51:00

58、商山早行-溫庭筠
chén qǐ dòng zhēng duó
晨 起 動 征 鐸 ,
kè xíng bēi gù xiāng
客 行 悲 故 鄉(xiāng) 。
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雞 聲 茅 店 月 ,
ré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人 跡 板 橋 霜 。
hú yè luò shān lù
槲 葉 落 山 路 ,
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枳 花 明 驛 墻 。
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因 思 杜 陵 夢 ,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鳧 雁 滿 回 塘 。
作者背景:溫庭筠(812-870),唐代詩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生在京兆鄠(hù)縣(今陜西戶縣)。才思敏捷,參加考試,八叉手即寫成八韻,人稱"溫八叉"。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
注詞釋義: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陜西商州市東南。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作者曾在此寓居。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古詩今譯: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拢阚E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名句賞析--"人跡板橋相。"這是一幅早行圖。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緊接著詩人將鏡頭轉(zhuǎn)向兩種植物,一方面暗示出季節(jié),同時也點明商山的風物特征。面對眼前獨特的山景,詩人不禁想起夜里夢到故鄉(xiāng)的情景,那兒沒有這些綠葉白花的樹木,卻是野鴨、鴻雁棲滿了堤岸曲折的池塘。這段對夢境的回味,不僅貼合商山早行的具體情境,也照應(yīng)了開頭的"客行悲故鄉(xiāng)",將詩人的羈愁旅思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