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州小升初三國演義習題匯總(4)
來源:家長幫論壇福州站 文章作者:DonnaDonna 2018-03-21 21:13:07

27、( )立( )為漢獻帝。BC
A、袁紹 B、董卓 C、劉協(xié) D、劉辯
28、在白門樓大呼"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的是( )。D
A、臧霸 B、張郃 C、高順 D、張遼
29、授衣帶詔的是( )。A
A、董承 B、董襲 C、董永 D、董蒙
30、煮酒論英雄時他們看到了( )的自然現(xiàn)象。C
A、臺風 B、沙塵暴 C、龍卷風 D、彩虹
31、官渡之戰(zhàn)中( )投靠曹操而使曹操獲得了勝利。D
A、高覽 B、荀彧 C、荀攸 D、許攸
32、"三笑"指的是( )。(絕對的送分題)C
A、孔明 B、劉備 C、曹操 D、秋香、
3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三國演義》具有強烈的"擁劉反曹"傾向,這不僅是因為作者認為劉備乃漢室之胄,代表了正統(tǒng),更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明君賢臣的渴盼,從客觀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作品也因此帶有了強烈的人民性。
B.諸葛亮隆中對策,向劉備提出跨有荊、益、三分天下、聯(lián)吳抗曹的立國之策,表明了他的政治家的遠見,軍事家的戰(zhàn)略眼光,后來的形勢發(fā)展完全證明其謀劃的正確可行。
C.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zhàn)、魏蜀的赤壁之戰(zhàn)、吳蜀的彝陵之戰(zhàn)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都采用了火攻的戰(zhàn)術。
D.《三國演義》的敘述語言是淺近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能夠雅俗共賞,因而其中的故事能廣為流傳,主要人物也都家喻戶曉。
E周瑜讓諸葛亮三天造三十萬支箭,卻不給充足的材料和人力,本是想以此陷害。但諸葛亮妙算天象,用草人布在船的兩側,趁第三天大霧潛入曹營,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便放箭攻擊,于是天明霧散,諸葛亮白得曹操十多萬支箭,命士兵大喊:謝曹丞相賜箭
E
34.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
A"煮酒論英雄" 中曹劉的對話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談吐體現(xiàn)了他詭詐陰鷙、驕橫霸氣的性格,同時也展示了一個政治家的躊躇滿志與高瞻遠矚;劉備立志復興漢室但此時寄人籬下,所以在故作木訥中處處設防,在談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時刻巧度難關,體現(xiàn)了他機智從容、大智若愚、韜光養(yǎng)晦。
B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謀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曉天文;深諳政治,精通軍事,善于外交,具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早在隱居隆中時,就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他不僅有隆中高論,而且能實際用兵。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勝,以區(qū)區(qū)九千人馬,一舉用水淹夏侯惇的十萬大軍。一下子就扭轉了劉備集團長期以來軍事上的被動局面,同時也使得當初就對他冷眼旁觀、并不服氣的關羽、張飛,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
C關羽:待人處事的原則,集中體現(xiàn)為一個"義"字。這個"義",既包含對劉蜀集團的忠誠,對"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誓言的恪守,也包含"有恩必報"的人際關系準則。作品中表現(xiàn)關羽這種"義氣"的情節(jié)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千里走單騎",另一個是"華容道放曹"。這就是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大加稱贊的"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
D曹操:喜歡玩弄權術,將權術玩弄于股掌之間。壽春伐袁術時,曹軍與袁軍相持月余,糧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讓管糧官王故以"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管糧官王故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將士的憤怒,紛紛傳言丞相欺眾。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割發(fā)代首來穩(wěn)住軍心,平息眾怒。
E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中曹操差夏侯敦引兵十萬,殺奔新野。諸葛亮命令關羽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軍來而不敵,只待糧草?茨厦婊鹌,便縱兵焚其糧草。命令張飛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見南面火起,便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又命令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命令趙云為前部不贏只輸,甚至還吩咐主公劉備自引一軍為后援。自己卻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并命令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
答案B E
35.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有誤的兩項是( )CE 2.C
A.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這段文字選自《三國演義》第一回。關羽身材魁梧,一身英氣。只因殺死倚勢凌人的富豪,正流浪江湖。與劉備、張飛巧遇于村店中,后同到張飛莊上,三人于桃園中結為異姓兄弟,共舉大事。(《三國演義》)
B.孫乾密謂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盡知我軍中虛實。今若使歸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見元直不去,必斬其母。元直知母死,必為母報仇,力攻曹操也。"
此元直即為徐庶。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先得到了徐庶的輔佐,但好景不長,曹操派人捉住了徐庶的老娘,逼迫徐庶就范。孫乾當時給劉備出了一個主意:苦留徐庶不放,曹操大怒之下,一定會殺了徐母,這樣徐庶一定會終生與曹操為敵。劉備考慮再三,答應了。(《三國演義》)
C.及劉焉發(fā)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后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這段文字選自《三國演義》第一回。朝廷招兵買馬,劉備在招賢榜前巧遇相貌不凡、快人快語的關羽,關羽表示愿意散盡家財,招募鄉(xiāng)勇,與劉備同舉大事。(《三國演義》)
D.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shù)尺,霹靂震開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復如是。
這段文字選自《三國演義》第十回。董卓專權,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不但老百姓恨他,就連蒼天也要懲罰他,令其死無葬身之地。(《三國演義》)
E.統(tǒng)拜別,至江邊,正欲下船,忽見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統(tǒng)曰:"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huán)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唬得龐統(tǒng)魂飛魄散。
赤壁之戰(zhàn)前,孫劉聯(lián)軍計劃火燒赤壁,龐統(tǒng)受命往曹營獻連環(huán)計,沒想到在前往曹營途中,巧遇徐庶,被徐庶道破機關。(《三國演義》)
36、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敘述有誤的兩項是( ).C D。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