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7-07-19 19:41:06

(重點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獨問題及解決板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于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體現(xiàn)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這樣設計實施了開放式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與感悟,他們的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展,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5、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老師講故事:沒有開啟冷凍功能的冷藏車凍死工人的故事。
對比質疑:同樣是身處險境,為什么魯濱孫能活下來?而工人卻在一夜間丟了性命?
拋出中心議題:“是什么讓魯濱孫活了下來?”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討論。
小結:
閱讀教學重要的不是讓學生獲得一個閱讀的結果,而是經歷一次閱讀的過程。通過課外故事的引入,在兩則故事結果的懸殊對比中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讓魯濱孫在孤島上活了下來?”這個問題問域寬,答距長,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很有思維訓練的價值。學生開始認真解讀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對魯濱孫的認識是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是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得出的結果。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學習過程,充滿了學習發(fā)現(xiàn)的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解讀文本,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并自己獲得真理。課堂上真正呈現(xiàn)了學情,展示出學生的學習過程。
六、作業(yè)處理、板書設計
作業(yè):
如果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fā)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課外閱讀英國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原著,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布置此項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并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讓課內外結合,將課內延伸到課外,也就是使深入探究不斷延續(xù)。
板書設計:
魯濱孫漂流記
住所食物安全孤獨
毫不畏懼堅定信念
課后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想體現(xiàn)三個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一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通過初讀、細讀、朗讀這一有層次有梯度的設計,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積累語言,內化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
三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評價變得開放,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再只為了甄別與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