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2)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7-07-12 19:34:05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匯報自己對課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講了怎樣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節(jié)來介紹。
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諸葛亮的應對、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點、結(jié)果(包括周瑜長嘆)”,用簡單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節(jié)、做法主要特征介紹清楚的話,表述主要內(nèi)容。
指導要點:看看學生是否把上面的要點介紹清楚;語言是否簡練。針對存在問題,讓學生跟重復說,一直到說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說清楚)。
(意圖,通過抓住主要情節(jié)概括、表述,基本讀懂課文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這個故事,知道了諸葛亮用怎樣巧妙的方式來“造出”了十萬支箭。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憶神機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推測。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在本文,諸葛亮的什么計策是巧妙地?那些機智是驚人的?(回憶課文內(nèi)容)
好,那么,我們換個詞:說,諸葛亮“足智多謀”,我這比不上他。這樣換行不行?
。ǹ赡苡薪Y(jié)果。如果有結(jié)果,就是:足智多謀,沒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現(xiàn)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機妙算高。如果學生有結(jié)果,那就順著學生的結(jié)果往下進行:好,那么,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這種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寫出來的。
如果沒結(jié)果:好,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機妙算”的特點表達出來的,看看換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讀本文相互照應的特點,體會其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體會諸葛亮的計謀的“神妙”所在。
1、教師布置任務(wù):本文寫作上很有特點,那就是我們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會產(chǎn)生一些疑惑,一直讀下去,疑惑解開,一直讀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開。
請同學們讀課文,用筆勾畫出那些讓我們疑惑的地方,表上序號,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出疑惑解開了的地方,標上上同樣的序號,看看我們能夠找出多少這樣的地方。
2、學生自己讀書,做對應性勾畫。
3、學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設(shè)計意圖:學生自主讀書,感受文章伏筆照應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筆照應)。
相關(guān)要點:(1)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答應,并且說只要三天,還立了軍令狀(——為什么答應人們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軍令狀?能完成嗎?為諸葛亮擔憂),結(jié)果:草船借箭,借來了十萬多支。
(2)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軍士,能夠造箭嗎?(——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魯肅是周瑜的人,諸葛亮不讓魯肅告訴周瑜準備船只草把軍士的事情。(萬一告訴了怎么辦?)魯肅果然“沒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沒動靜。諸葛亮不用做準備(因為開始我們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發(fā)才明白,諸葛亮要等大霧。
。5)到曹營陣前擂鼓吶喊,(曹兵出來怎么辦——才二十條船,六百軍士啊,魯肅替我們提出了擔憂),諸葛亮斷定曹操不敢出來,(真的嗎?)曹操果然沒出來,只是射箭。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提出來:為什么不到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擔憂了。
3、討論,認識諸葛亮對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們不明白的這些事情,魯肅明白嗎?周瑜明白嗎?曹操明白嗎?他們分別不明白什么?
但是,諸葛亮明白嗎?他都明白什么?(對應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條一條的體會)
周瑜肯定不會給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須另想辦法(教師總結(jié):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霧,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師總結(jié):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魯肅這次一定不告訴他借船的事情(教師總結(jié):知魯肅)。
教師引導思考:這么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只有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諸葛亮的設(shè)計,順利發(fā)展、實施,最終成功。你們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謀”怎么樣?
神機妙算!
用足智多謀行不行?
不行!
諸葛亮太神奇了,說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這叫料事如神!
正因為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事情嗎,對諸葛亮來講,可以立軍令狀嗎?既然可以,說明諸葛亮覺得這事情怎么樣(提示:他是劉備的丞相,軍師,還得幫助劉備打天下呢。浚ǚ浅H菀,很有把握。
所以,諸葛亮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xiàn)得非常輕松,用一個詞語來講叫舉重若輕。
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言行、語言中,哪些詞語突出了諸葛亮的舉重若輕。
學生讀書,再勾畫。
。ㄖ灰!原立軍令狀。甘愿受罰。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來,只管飲酒作樂。,指導學生朗讀有關(guān)部分,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4、認識對比寫法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回憶第一課時,文中人物的官職:(順便介紹魯肅的官職:參軍校尉,相當于部隊的參謀長),想象:這些人都是傻瓜嗎?
但是,在諸葛亮面前,他們顯得怎么樣?(弱智一般)
介紹小說的特點:很多情節(jié)為想象出來的,而不是現(xiàn)實中真實的存在。在《三國志》(介紹《三國志》),其實是沒有“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情節(jié)是虛構(gòu)(介紹虛構(gòu)的概念)出來的。作者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將周瑜、曹操、魯肅這些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寫成這個樣子呢?(為了表現(xiàn)諸葛亮,諸葛亮做事,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諸葛亮卻知道他們所思所想,實在太神奇了。
老師總結(jié):這就叫做對比襯托,是為了更好的突出諸葛亮的神奇。
5、研究開頭結(jié)尾的特點:首尾照應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教師提出問題:文章開頭寫了周瑜,結(jié)尾又寫了周瑜。我們看結(jié)尾: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結(jié)合全文來思考,這一嘆,嘆出了周瑜當時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佩服、惱怒、心有不甘、無可奈何!朗讀這段話!讀出周瑜的感嘆中的“無奈、佩服、惱怒、心有不甘”來!
二、布置拓展閱讀:本次諸葛亮給了要加害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訓,此后的教訓還多著呢!度龂萘x》中,有著名的情節(jié)“諸葛亮三氣周瑜”,怎么氣的?氣到什么程度?請同學們?nèi)プx三國演義,找到有關(guān)章節(jié),一睹為快!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