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7-07-07 14:40:33

奧數(shù)網(wǎng)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說課稿,希望對小學語文課文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記敘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全文沒有提及一個愛字,但字里行間浸潤著的是父與子之間難以割斷的深情。“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父親的這句話,在文中先后出現(xiàn)了三次,一次次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就是這樣樸實的話給了孩子愛的力量,讓孩子對父親無比信賴,在災難面前勇敢、鎮(zhèn)定,從容應對,充滿生的希望。所以,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由于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悟父親的“了不起”,感受父愛的偉大。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
1、以讀代講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講過,讓孩子們“讀、讀、反復的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去解決問題。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范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教學,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嘗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后的積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法,情境教學法等等。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體會出感情來,在反復朗讀進入文中情景。根據(jù)不同人物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這一道理。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讀”是學懂本文的關鍵,也是學習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課伊始,我就用沉痛的導語來敘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們?nèi)袊穗y以忘懷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四川汶川發(fā)生了7.8級的大地震,現(xiàn)在,就讓我們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錄像)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也發(fā)生過一次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地震的畫面直接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識到地震的危害,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進入了課文情境,為體會父愛的偉大奠基了基礎。這樣的開課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同時思考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親?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第二步,課件出示本課三組詞語:
第一組洛杉磯阿曼達
第二組地震混亂廢墟爆炸
第三組安頓挖掘擁抱堅定絕望嘆息悲痛
先進行詞語學習,并讓學生從中挑選幾個說說整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再讓學生說說文中的父親的印象。
這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