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国产高清aⅴ毛片_久热re_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_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_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趣味樂園 > 成語典故 > 正文

成語典故:金口木舌

來源:漢辭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7-05-26 10:49:33

智能內容

  成語典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這里你不僅可以學習歷史人物的智慧,吸取歷史故事的經驗,還可以收獲許多學習生活上的小哲理,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快樂學習,成長為一個更加睿智的人,奧數網整理了許多富有哲理的成語典故,以下是:金口木舌。

  夜久月高風鐸響

  在銅鐘的家族中有一種稱為“鐸”的。它的式樣象鐘,但個頭很小,上有孔,裝上木柄,可以執(zhí)在手中。鐸里裝有鐸舌,搖動時鐸舌撞擊鐸壁而發(fā)出清脆的聲音。有以銅為舌的,稱為“金鐸”;有以木為舌的,稱為“木鐸”。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種大鈴鐺。

  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用于軍中發(fā)令。按古代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的長官稱“司馬”,司馬執(zhí)鐸。發(fā)布軍令:“必奮鐸以警眾,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所以司馬又叫“振鐸”、“鳴鐸”。軍中以鼓聲為進軍之令,以金聲為退軍之令。鐸為銅鑄,為金聲,司馬以鐸聲指揮鼓手。

  “鐸”與“度”同音,有號令限度之意。古時發(fā)布政令時須用鐸聲召集民眾。朱熹曰:“木鐸,金口木舌,施教時所振,以警眾者平。”后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鐸)代指傳教布道之人。故爾,《論語.八修》篇云:“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夫子自喻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時,在岐王宮中竹林內,曾用絲繞懸若干個很細小的玉片,每當風起,玉片互相碰撞發(fā)出聲音,宮中人聽見響聲便知外面起風了。因玉片聲弱,后來便在宮殿檐角懸掛若干裝有鈴舌的小銅鐘,風起而鈴響,被稱為“占風鐸”或“風鐸”。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層檐角上都懸有風鐸。微風乍起,一陣叮當之聲,別有一番情趣,引人發(fā)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懷。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詩中寫道:“前對多寶塔,風鐸鳴四端。”另一位詩人張耒也有“夜久月高風鐸響,木魚呼覺五更寒”的傳世詩句。

  文章推薦:

  小學成語積累:吞吞吐吐、百思不解

  小學成語積累:滔滔不絕、粉骨碎身

  小學成語積累:一干二凈、聰明伶俐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lczx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