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這八大缺失出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2)
缺失三 品德教育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缮钪锌慈顺3J且豢≌诎俪。有了高分數(shù)、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分數(shù)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奠定厚實的基礎。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什么愿望都滿足。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里東西或別人的東西,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孩子小時候拿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的失敗,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shù),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一個謙和的人。所以,父母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tài)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現(xiàn)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tài)”。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tài)。有了狀態(tài)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tài)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于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里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tài)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tài),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狀態(tài)培養(yǎng)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缺失四 童年
大家經(jīng)常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在入幼兒園前,父母們懷著許多夢想,讓孩子彈琴、畫畫、唱歌、跳舞……一進學校,進了考試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戲。當然學習也不是為了給孩子快樂,而是寄托了許多幻想。逐漸地,現(xiàn)實讓他們夢破,到了初中,那些美麗的幻想中的愛好便被斬盡殺絕。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們所說:“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
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可孔子《論語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呀。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在游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為什么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shù)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