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国产高清aⅴ毛片_久热re_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_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_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奧數(shù)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讀 > 正文

為何家長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2012-10-06 09:41:23

智能內容

  中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約25萬人死于自殺,是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青少年輕生事件頻發(fā)

  近年來,一些中小學生在遇到挫折時以結束生命或殘害他人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新聞屢見報端。今年9月初,上海一名8歲男孩因為起床晚被批評,從樓上縱身跳下,幸好小男孩只是鼻骨骨折,并無生命危險。幾天后,四川廣漢一名11歲女孩被一道數(shù)學題難住而服毒自殺,在家人和醫(yī)生的極力搶救下,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而在一年多前,烏魯木齊一則15歲女生夢夢自殺未遂的報道令很多人感嘆。當時正讀初三的夢夢,因成績排名靠后一直受到老師和校方的關注,這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于是用最簡單的“開窗一跳”來結束煩惱。事發(fā)后,當記者問她是否知道跳下去會是怎樣的結果時,她說:“我不知道跳下去會這么疼,也沒想這么多,就是頭朝地,Game over!”

  有調查顯示,自殺在我國已成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僅次于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意外死亡。

  究竟是什么阻礙了如花的生命繼續(xù)生長?教育專家認為,這不僅反映出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發(fā)展滯后

  “現(xiàn)在的教育其實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本質,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只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南寧七田右腦教育桂林中心負責人魯娜說。事實上,生命教育在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已經普及,但在大陸并未形成體系,在實際教學中也未付諸實施。南寧快樂潘哆啦繪本館負責人盧丹映表示,如今的學校教育,大多是從灌輸消防知識上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學校也會設立心理輔導員,幫助孩子疏導心理問題,在放假前,學校也會加開一些安全知識課程。雖然素質教育推廣了二十多年,但目前中國的教育,還是只盯著學習和成績,并沒有真正轉移到對孩子的德行、責任的培養(yǎng)上來。

  盧丹映說,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會在交通行為、防拐防騙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引導,但往往是在碰到問題時才進行生命教育,沒有系統(tǒng)地提前預防。因此直到現(xiàn)在,生命教育在家庭和社會中,還是個“生詞”。而整個社會對生命教育的淡薄,幾乎成了生命教育普及的最大障礙。

  盧丹映認為,中國的生命教育比較滯后,有其歷史因素。“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人們比較講奉獻和付出,認為可以用生命來換取某些更重要的東西。受這樣的價值觀影響,很多人在潛意識中沒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在遇到挫折時容易放棄生命。”

  讓孩子1歲接觸“危險”

  盧丹映表示,目前生命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是一些歐洲國家,比如英國有個《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其中“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生命第一,財產第二”、“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等內容都涉及生命教育。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和認識刀具、電、火等危險的東西,當他們有一天碰到時,就會手足無措。事實上,孩子在1歲時,家長就可以開始對其進行引導,讓孩子從身邊的事開始接觸‘危險’。”盧丹映說,當某個危險發(fā)生在大人身上時,例如不小心被刀劃傷了手,家長可以把這些危險的結果展示給孩子看;當電視上播放有人溺水時,家長可以與孩子分析溺水的痛苦和危險性,讓孩子今后有意識地去注意。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看似瑣碎,但可以在意識層面讓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貴,尊重生命,愛惜生命。

  同時,盧丹映建議,家長還可以與孩子共讀一些關于生命起源和生命隕落的書籍、畫冊。如《爺爺沒有穿西裝》可以讓孩子理解死亡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一粒種子的旅行》展現(xiàn)給孩子一粒種子從出生到凋零的全過程。

  ■ 他山之石

  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詞原本是在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作為應對社會中的吸毒、自殺、他殺、性危機等危害生命的現(xiàn)象的對策而出現(xiàn)的。通過生命教育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熱愛,消解生命的威脅。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外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在美國,孩子們會在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到郊外專為絕癥患者提供善終服務的寧養(yǎng)院,把花瓣輕輕撒向臨終者的床榻,微笑著目送患者告別人世。

  在英國,尊重生命是英國人眼中最基本的素養(yǎng)。英國的教育機構會開發(fā)出很多關于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教育者選擇。教育者會教導孩子尊重的對象不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還應該對所有生命都有愛心和責任感。在幼兒園里,你就會聽見孩子們煞有介事地討論“尊重和敬畏生命”這樣的大課題。

  在瑞典,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會讓他們摸著孕婦的肚子,然后給他們講人是怎么出生的,讓孩子懂得什么是生命。此外,瑞典小學生還被允許到太平間與遺體接觸,同時被告知一個人死亡對自己、對親人意味著什么。

  在德國,“短壽展”作為德國聯(lián)邦衛(wèi)生教育機構的項目,每年在各個城市的博物館里定期進行。“短壽展”上會展示2000多名短壽者的檔案資料,且每一位都有為什么短壽的詳細說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這些短壽者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

  在韓國,各個城市會定期舉辦“模擬葬禮”,主要環(huán)節(jié)有專家講座、書寫遺書、進入棺材模擬死亡等,讓參加者通過體驗更加珍愛生命,并以更積極健康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進而降低韓國的自殺率。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lczx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