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了孩子應該如何去做才好(2)
來源:深圳e度論壇 文章作者:曹旭陽老師 2012-09-19 09:55:25
當然,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縱使我們的孩子有非常強的是非明辨能力和自控力,能夠排除我們對孩子的干擾,但是,這畢竟是負面上的影響,大多數還在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因此而走了很大的彎路。
然而,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管,然而管決不能只從語言上說教。我們看看孟子的母親是怎么教育孟子的。孟子的母親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是“孟母三遷”,我相信大家也能從中看出孟母的良苦用心。而今天要講的,不是孟母三遷的故事,而是“買肉啖子”的故事: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小時候喜歡問問題,鄰家殺豬,孟子就要問媽媽他為什么要殺豬。孟子母親也無意,下意識就說道:殺豬給寶寶吃咯。從現在的角度看,哄孩子嘛,但說無妨。但是孟母卻沒有這么做,孟母想的是自己還懷著孟子的時候做的事情。從這兒我們就能看出孟母的用心,叫“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大家可以想象,一名孕婦,為了孩子,看到席子卻不肯坐,就是因為席子沒有把席子擺正;平時吃飯的肉,如果切的不正,斷然不去吃。這是怎樣的魄力和決心。注意在這兒,孟母沒有說教,沒有把孟子拉過來,說乖寶寶呀,媽媽當初為了你,吃的都是方塊兒肉,一點帶斜邊兒的都沒吃過,你可不要學歪了。孟母的教育從行動開始,現在說出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必須踐行。于是就親自買了一塊肉,做給孟子吃。孟子后來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這浩然正氣哪兒來的?都是從用心良苦里來啊,F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給孩子起名,都是“浩然”“皓然”云云。然而期望變?yōu)閷嶋H還是需要很長的距離。我們可以想想我們平時的點滴言行,是不是都這樣做的。
然而家長身正,孩子就一定身正嗎?任何人成長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即使家庭的氛圍環(huán)境再好,可能孩子也會走彎路。所以很多家長看到這里,會有很多疑問:我當初挺愛學習的,為什么孩子這么不喜歡?我挺勤勞的,怎么他這么邋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