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么》明年變臉 問題包含能否穿越
來源:重慶晨報 文章作者:. 2011-12-01 09:49:41
2012是世界末日嗎?
我能穿越回清朝嗎?
《十萬個為什么》之變
第一版,1961-1962,分為物理、化學、天文氣象、農業(yè)、生理衛(wèi)生、數學、地質地理和動物8個分冊,約1500個問題。
第二版,1964-1965,共14個分冊,約2000個問題。
第三版,1970-1976,共21個分冊,2000多個問題。
第四版,1980-1993,1980年重新修訂了第二版的14個分冊;1993年又出版了10個分冊的續(xù)編本,共約2000個問題
第五版,1999年,共12個分冊,分冊減少,但涉及學科增加至50多個,與第一版相比,2/3的內容都進行了“刷新”,共約3000多個問題。
第六版,預計2012年年底發(fā)行,共18冊,新增生命、古生物、大腦與認知、海洋、航空與航天、武器與國防、災難與防護7個分冊,共約4000多個問題。
女孩子為什么溫柔?
她為什么比我好看?
50年前,科普叢書《十萬個為什么》橫空出世,并風靡數十年,就連知名作家葉永烈也曾提著它上門提親。
50年后,這套叢書在隆重慶祝自己50歲生日的同時,也將迎來自己的第六次改版。
“牛奶為什么要加三聚氰胺”、“女孩為什么溫柔”、“她為什么長得比我好看”……雖然問題尚在征集中,但從孩子們已經提出的問題來看,明年面世的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顯然將是史上最大的一次變臉。為此,記者昨日獨家采訪了參與《十萬個為什么》叢書第六版編纂的編輯之一、科學松鼠會成員孫正凡。
《十萬個為什么》
助葉永烈成功提親
相信看過《十萬個為什么》的讀者都會發(fā)現,里面的問題根本沒有十萬個。為什么要用《十萬個為什么》作為書名呢?原來,這個名字借用的是前蘇聯同名科普讀物。“創(chuàng)意”來自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約瑟夫·吉卜林的詩歌中的一句“一百萬個怎么樣,兩百萬個在哪里,七百萬個為什么”,詩被翻譯成俄文后就變成了“十萬個為什么”,以此來形容數量很多。
在1961年出版的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中,當時北大化學系的大二學生葉永烈就為326個問題作了解答,成為寫作量最大的作者,并以5元/個的問題,獲得了1600多元的巨額稿費。
對于葉永烈來說,《十萬個為什么》帶來的收入尚在其次,真正改變他命運的是,他從一個普通大學生一躍成為科普作家。1962年,葉永烈回老家,認識了年輕的俄文教師楊惠芬,情投意合,他上門提親時送的禮物就是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少年才氣盡在這套轟動全國的“大部頭里”顯露,楊家深為贊許。一年后,兩人結婚。
“在第6版的改版研究會上,幾乎所有人的共識就是:問題是決定這套書成敗的關鍵。”昨天下午,說起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科學松鼠會成員、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孫正凡如此說道。
孫正凡介紹,雖然正式編纂工作近期才開始,但早在今年初,少年兒童出版社就開始在上海各大中小學發(fā)了10000多份問卷,向孩子們征集問題。“最后收回的問卷有5000多份、問題達30000余個。問卷回收后,還有老師意猶未盡,又發(fā)來了1000多個問題。
在這些問題中,雖然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顯然對比10年前的《十萬個為什么》新世紀版中的問題,已有了很大變化。
“當年,孩子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變的’、‘冰棍為什么會冒白煙’……而現在我們搜集到的問題中,時代和生活之變,體現得淋漓盡致。”孫正凡介紹,現在孩子們提的問題大多是“我能穿越回清朝嗎”、“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嗎”、“液晶手表、液晶電視里的液晶究竟是什么”、“航天飛機與宇宙飛船孰優(yōu)孰劣”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2是世界末日嗎”這個問題就出現了幾百次。
同時,孫正凡表示,除了向孩子們征集的問題,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科普圖書中涉及的問題,他們都有搜集,“比如剛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出現過的問題‘為什么方盒子裝牛奶、圓罐子裝可樂’等,在新版中都會有解答。”
以前問:人是不是猴變的
現在問:能穿越回清朝嗎
“《十萬個為什么》陪著我長大”
“如果每一個問題都有答案的話,那科學也就死了。”孫正凡提到,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較前版還有一個思想上的變化就是,不再提供唯一、肯定的答案,“因為確實很多問題沒有固定或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孫正凡說,從明年下半年就要出版的時間周期上來說,編寫時間確實很緊,但作為編輯,自己仍要求作者不要急著交稿,多推敲推敲答案。
“本著科學精神來看,本來現在有很多問題就只能說是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研究到了某一個程度。”孫正凡說,雖然不再有唯一的答案,但作者都已被告知,除了要深入淺出,讓孩子能看懂外,對答案究竟怎么來的、研究過程是怎樣的必須交代清楚。
而在此前的采訪中,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副總編洪星范也曾舉例表示:“比如關于恐龍是怎么滅絕的,有人說是因為小行星撞地球、有人說是因為氣候變化,總之不是一個突發(fā)事件,而是一個過程,我們要把這個過程告訴孩子們。還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也不只有一種答案,除了告訴孩子們主要答案,還要告訴他們研究進展。”
答案之變
不再提供唯一肯定的答案
闡釋清楚研究過程是關鍵
同1999年的新世紀版(第五版)相比,除了數學、物理、化學、動物、植物等傳統分冊將繼續(xù)出現在第6版中外,生命、古生物、大腦與認知、海洋、航空與航天、武器與國防、災難與防護這7個分冊都是全新的。
孫正凡說,嚴格來講,這些問題及解答在前面5版的《十萬個為什么》中或多或少都出現過,但第6版中會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梳理、分類。
像“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我們有什么不同?”、“腦袋大的人更聰明嗎?”、“為什么有些人能夠一目十行?”、“有沒有什么食物能夠增強記憶?”等都將分入《大腦與認知》分冊解答。
編輯和專家們一致認識到,正是因為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近年全球各地頻頻爆發(fā)的自然災害,深深地觸動到了孩子,才會問出“2012真是世界末日嗎?”“所以我們增加了《災難與防護》分冊。”這一冊將由減災專家、中科院院士馬宗晉任主編。
之所以要增加《海洋》分冊,則因為中國很長時間流行的都是“大陸文化”,對海洋系統基本沒有認知。新版《十萬個為什么》希望在給孩子們描繪一個豐富多彩的海洋世界的同時,也增強他們的領海意識。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迅猛發(fā)展,孩子們關于“航天飛機與宇宙飛船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也比以往增多。“以往這些都是在天文分冊中解答的,但第6版中將由《航空與航天》分冊解答。”并由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主編。
新增了生命、大腦與認知
海洋、航空與航天等七冊
冊數之變
在編委和作者方面,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的陣容可謂豪華依舊:韓啟德院士任總主編,百余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擔任編委,數十位中國第一流的科學家擔綱分冊主編和副主編。
此外還有一個新鮮之處就是,近年在網絡上火爆異常的科學松鼠會成員也加入到了編寫隊伍中。本次接受重慶晨報專訪的孫正凡就是科學松鼠會成員。
記者:你小時候是不是也看過《十萬個為什么》?
孫正凡:這是當然的,說是陪著我長大也毫不過分。我是1978年年底出生的,因為家在山東農村,所以我最初看到的《十萬個為什么》是從親戚家里淘來的1980版和文革時的那一版,但當時沒有看過完整版。
直到我在中國科技大學讀大學時,我多次去舊書店淘書,才湊齊了一套1980年版的。我本科專業(yè)是物理,研究生讀的天體物理。也可以說,《十萬個為什么》給我做了啟蒙。
記者:目前科學松鼠會有多少人加入編寫工作?
孫正凡:現在的科學松鼠會成員中70后、80后是主力,基本上都是看著《十萬個為什么》長大的。所以,在我的說服下,加入編寫的有50多位成員。他們中有些本身就是編輯,有些是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大學副教授。目前,他們已經開始整理問題,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問題確定后,進行詳細的問答撰寫。
記者:問題征集大約什么時候結束?
孫正凡:從時間來看,我們的計劃是明年初的春節(jié)前后,問題就必須確定下來,但問題征集并不會就此停止。我們希望這套書做完后,把征集問題做成一個常規(guī)平臺,然后根據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出某一個方面的別冊。
記者:這次問題征集新增了微博平臺,是否書的出版也將有新版本?
孫正凡:對。紙質版也較以往有很大變化。前面幾版的問題答案都是以文字為主,這次將是全彩色圖文版。另外,大家關心的ipad和電子書版本都將會陸續(xù)推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