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家長會多流于形式
來源:城市快報 文章作者:. 2011-11-11 09:30:17

家長會是家長了解子女在校情況及獲取家庭教育知識的渠道,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及向優(yōu)秀家長學習的有效方式。成功的家長會應該是通過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相互溝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探尋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多數(shù)學校每學期都在固定時期:開學初、期中、期末召開兩到三次、不準學生參加的家長會。從開始到結束基本上是由教師唱“獨角戲”,即老師先向家長通報一下學生的基本表現(xiàn)、班風情況;然后切入正題——報分數(shù)、排名次、算平均分、分析試卷;最后對家長提出配合學校做好相關工作的要求。有的家長會將部分后進生家長留下來繼續(xù)聽候教師講“如何配合”,有的開完家長會,要不老師夾著包就要走,要不幾個家長圍住老師,其他家長根本沒機會與老師進一步交流。
傳統(tǒng)家長會的弊端具體表現(xiàn)有:一是教師本位主義。家長會常常是老師在臺上講,家長在臺下聽,基本上是教師的“一言堂”,缺少交流與互動,信息不對稱。二是內容和形式的單調與刻板。幾乎每次家長會的內容千篇一律,以致家長們在開會之前就已經猜出大致內容了,導致家長們在開會時往往敷衍了事。通常是班主任站在講臺前講,家長坐在自己孩子位置上聽,幾乎插不上話語,氣氛沉寂與枯燥。三是在對學生的評價態(tài)度與方式上有失全面。教師往往只是片面地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槲ㄒ辉u價依據(jù),一味分析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情況,造成后進生家長參與熱情不高。
總之,傳統(tǒng)家長會要么一成不變,要么流于形式,很少有交流與溝通。會后即使有個別交流,也往往浮光掠影,缺乏實效。事實上,許多教師對于組織這樣的家長會,往往也熱情并不高,心理上甚至也難免會產生“走過場”的想法。因此,這種傳統(tǒng)模式家長會的實際效果,實在是令人懷疑且深思。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