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升初未進名校父絕望跳樓
來源:青島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1-09-27 10:04:14
9月新學期來臨之際,香港一名絕望的父親站上了鬧市天橋尋輕生,警方出動談判專家,消防隊在橋下鋪起救生氣墊,一時交通大亂。這位父親尋死覓活的原因,竟然只是兒子升學未能進入心儀的中學。危立天橋的“虎爸”并不孤單,香港的社會壓力和獨特文化造就了一大批“虎爸、虎媽”,他們的孩子,讀必名校,考則全優(yōu),課余還得學英語、彈鋼琴、練體能,小小年紀就得背起“出人頭地”的重任。
從小擠獨木橋
爬天橋的李先生53歲,有一個12歲的兒子,成績優(yōu)秀,但今年升初中未能獲派香港的傳統(tǒng)名校英皇書院。李先生夫婦無法接受兒子就讀普通中學,先在禮賓府外向特首抗議,又再爬上天橋鬧自殺,最終被警方以妨擾公眾罪拘捕。
李先生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毋庸諱言,香港孩子確實有不小的升學壓力,從幼兒園直到大學,每一級都是一個戰(zhàn)役。香港傳統(tǒng)名校拔萃男書院附小日前舉辦小學一年級入學簡介會,2000多位家長蜂擁而至,而全港適齡兒童不過4000人。為了獲得入場機會,家長們冒雨排隊,一些人甚至凌晨3點就來等候。
為進入名校,許多香港父母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檔,讓他們接受各種訓練。香港《經(jīng)濟日報》曾報道過一個例子,與丈夫均為高級白領的梁太,兒子才5歲,送讀傳統(tǒng)名牌幼稚園不說,還安排與美國外教每天透過視頻會話補習英語,聘請會講普通話的保姆,讓小孩的普通話、粵語和英語齊頭并進。
“兩文三語”不過是中產(chǎn)階級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基本功”,由于許多學校愿收有特長的孩子,許多家長因而認定“藝多不壓身”,逼迫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學習數(shù)學、籃球、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
兩代人都煎熬
從目標管理的角度,“虎爸、虎媽”這種“從頭管到腳”的教育是有成效的,他們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不俗,長大后也較易獲得體面的工作,正如蔡美兒的大女兒同時收到耶魯和哈佛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毋庸置疑,壓力和禁錮也會讓孩子喪失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比如幸福感、創(chuàng)造力、人際關系和健全的人格。
就梁太安排5歲兒子視頻學英語一事,專家警告說,人際溝通不能單靠屏幕,幼童將因缺少人與人的接觸、表情反應及身體語言,窒礙成長發(fā)展,原本應該快樂的童年變成痛苦的回憶;至于李先生為兒子鬧自殺,更給孩子做了價值觀極度扭曲的不良示范。
香港藍天心理諮詢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出,強勢如“虎”的教育,會讓親子間壓力直線上升,直至子女出現(xiàn)“違抗性行為”,即“完全不聽從指令、叫他行左他行右,故意與父母作對。”同時,受父母心態(tài)影響,子女可能變得事事愛與別人比,不懂感恩和知足,年紀小小便勾心斗角,孩子間無法建立真正的友誼。
受苦的并非只有孩子。美國《赫芬頓郵報》一篇題為《陷入矛盾中的中國虎媽們》的文章說,一方面,“虎媽”們給自己的子女施加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她們也為此而感到愧疚。在“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tǒng)和新一代的“快樂教育”之間,父母備受折磨。
騎“虎”難下
既然兩代人都煎熬,為何“虎”式教育依然大行其道?一方面,香港是個崇尚競爭與速度的社會,家長出于危機意識,不得不對子女步步緊逼;另方面,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在香港根深蒂固,不少家長認為,小孩無法為自己負責,父母為孩子規(guī)劃未來理所當然。
有意思的是,企業(yè)文化似乎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jù)統(tǒng)計,因子女問題而求助于心理學家的香港父母,大多是企業(yè)高層,因而對子女也如對待員工般苛刻,當子女表現(xiàn)不如自己所想,就會更急躁,不斷問:“為何我的下屬做到,子女卻做不到?”“為何我可‘搞掂’下屬,卻控制不了我的子女?”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應認識到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應因材施教,忌盲目攀比。但是,要令“虎媽、虎爸”妥協(xié)并非易事,鄒凱詩指出,這些父母工作能干、學歷高,總能替自己找到理由,比如說“所有的課外學習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將責任推在孩子身上。她說,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子女會學習父母好勝愛面子,同時也會習以謊話反駁,有錯不認,推卸責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