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關心孩子等于害了他
來源:大連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1-07-22 20:05:39
成長很怕關心,來自老師的關心。
老師教孩子,是言傳身教,要教知識,還要教能力,教做人。比如教語文,不單要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還必須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語文的修養(yǎng)與美麗,是需要在心靈成長的細節(jié)中傳播的,這是語文的特質(zhì)?上Ш芏鄰氖抡Z文教育工作的人不太明白這一點,以為教語文就是教背誦、教做題,結(jié)果把語文教得枯燥無味;或者套路化、模式化的機械教學,用游戲化的課堂來灌輸,這其實是教記憶的另一種形式,可惜記的全是垃圾,硬是將好端端的語文整成了中國教育第一大害人學科,害在骨子里。
在無數(shù)誤解、曲解和刻意錯解之后,孩子長大了,看書只看漫畫,聊天只聊笑話,上網(wǎng)只玩游戲,工作只求安逸,作為人的積極、睿智、寬容的那種本質(zhì),被“淘汰”進了垃圾箱。這不能說全是因為小時候語文沒學好,但小時候沒有重視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確容易導致長大后有知識沒文化。
學了很多年語文,怎么就沒有語文素養(yǎng)呢?因為老師太關心了。老師關心孩子的成績,又沒有太多把握來提高孩子的應試能力,于是填塞知識成為唯一手段。填塞,就是把孩子的大腦當做一個空瓶子,塞得越多,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就越少。實際上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標準,恰恰是以填塞了多少來衡量的,關心得越多,孩子就越倒霉。你還不能說老師錯了,關心學生是老師的職責,做老師的都要努力這么去做,否則算不得個好老師。
這種關心最終在作文中表現(xiàn)出來:成人化,優(yōu)美化,陳詞濫調(diào),虛情假意,堆砌辭藻,空洞無物,胡編亂造,邏輯混亂。這樣的作文占據(jù)了作文本、考試卷和報刊版面,誤導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形成錯誤的固定審美,不單導致中學以后的作文考試成績稀爛,而且禍害終生。
老師這樣的關心,源自對語文的不理解。但是,是誰讓老師不能理解中國語文?語文綜合能力是什么?原本就是一套專題讀本的語文教材,對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到底有多少科學性?有沒有將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漢語的認知運用規(guī)律相結(jié)合?對老師的培訓指導都落實在哪些方面?老師是茫然的,茫然中的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必然是盲目的,盲目關心對于成長來說是危險的:能否成長為優(yōu)秀的人,完全要憑運氣,看看哪個孩子能從盲目關心中誤打誤撞地沖開一條路來。
成長很怕關心,來自父母的關心。
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關心,是一個純粹的、無私的、發(fā)自肺腑的行為,可惜,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孩子好像并不領情,家長勞心勞力,孩子叛逆有加。很多家長向我傾訴了這樣的困惑:孩子小的時候蠻聽話,怎么到了五、六年級以后,就很難管教了呢?習慣也不如以前好了,說什么他都要嗆兩句,要不就拿那樣的眼神看你,看得你心里發(fā)毛。
這是打小的關心就出了問題。做家長的,對孩子重視和愛護,把孩子放在自己心里,絕對是真心實意,愛的奉獻。不過,關心這倆字,有兩種解法:一種是以自我為中心,把孩子關在自己心里;一種是敞開自己的心扉,去關注孩子的心靈。解法不同,做起來的效果就大相徑庭了。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兩種極端。一種是把孩子當做自己意志的試驗品,當做自己理想的延伸,要求孩子必須順從聽話,言行舉止、愛好追求等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口頭禪是:你應該怎樣,你不應該怎樣。這樣一般會使孩子喪失獨立意識,缺乏創(chuàng)造精神,淪為平庸。另一種是把自己當做孩子意志的附屬品,以尊重為借口,對孩子百依百順,對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等,一律投支持票。父母的口頭禪是:只要孩子喜歡,花再多的錢,耗再多的時間,都沒關系。這樣一般會使孩子自我膨脹,不通情理,缺少合作意識,陷入孤獨。導致走向這兩種極端的,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把孩子關在自己心里的結(jié)果:完全以自我的價值取向去理解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其實是一個客觀獨立的個體。
做父母的,可以在心里騰出最大的一塊地方讓孩子棲居,但幾乎是注定了:所有的孩子都要走出去,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
這樣的道理父母怎么會不理解?但是大部分父母還是要努力地安排著孩子,帶孩子學不愿意學的科目,為孩子買不愿意看的書籍,給孩子講不愿意聽的道理,或者一味地遷就孩子,直到孩子身高超過自己,可以逼視自己的時候,才不得不痛苦地罷休。而那個可以逼視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關心中已然陌生;那個在父母視線中漸去漸遠的背影,已然模糊成了一種碎裂的痛楚。是關心,讓孩子的成長從探索過程演化成了一個抗爭過程,童年乃至少年的大把光陰都被這種抗爭無端消耗了。
父母這樣的關心,源自對孩子的不理解。但是,是誰讓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是誰讓父母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憂慮?是誰讓父母的生活本身就充滿功利與掙扎?是誰讓孩子從小就要直面勢利和不公平?一個自己不能擁有獨立思想、生活不能從容、心靈不能寧靜的人做了父母,又如何能理解孩子從小就應該擁有獨立的心靈?
但是父母這樣的關心多么可怕:成長目標就是當奴才或者混蛋,所以孩子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完全要靠意外發(fā)生:意外遇上一個優(yōu)秀老師,意外遇上一個絕佳機會,意外得到一個深刻教訓,等等。
關心的陷阱無處不在:社會一關心,孩子們就不得不當一回作秀的工具;領導一關心,孩子們就要強作歡顏接受一番表示感謝的訓練;商人一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就被倒騰成了商品;媒體一關心,孩子們就要像公園里的猴子一樣被觀賞。
我是相信每位老師、每對父母,都是關心孩子的,關心孩子的成績,關心他們的未來;我也相信全社會都在關心孩子,關心如何利用他們出政績,出權力,出鈔票。只是,誰來關心一下,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成長環(huán)境?需要怎樣的關心?
我蹲下來與相遇的每一個孩子對視,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痛苦現(xiàn)實:很多孩子純凈的雙眸里,已經(jīng)懸浮了世俗的塵埃,那都是生活中一點一點的關心帶進去的。他們看世界的這一方窗口,模糊著。
用一個實例來結(jié)束這篇文字:給孩子們上第一次課的時候,我問:“同學不小心把我的筆弄斷了,他還不賠我的,于是我搶過他的筆盒,也弄斷了他的一枝筆,你覺得我這樣做對嗎?”大部分同學都說:“對。”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語文課的艱難,以及關心的可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