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0 16:20:27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蘇教版 一年級
課程理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案例蘇教版語文《春筍》第二自然段教學片段
1、教師范讀第2自然段,邊演示雨后春筍生長的動畫,讓學生初步感知雨后春筍生長的特點。
2、出示句子“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讓學生展開想象,生自由第四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3、模仿該句子說說春天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小草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花兒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4、順承說話練習形成的語境氣憤,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齊讀第二自然段。
5、會春筍的喜愛之情,把第2自然段讀給好朋友聽。6、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上教學設計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實際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以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tǒng)一答案,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具體表現(xiàn)為:
1、感知個性化。
設計的第一步,意在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實踐感知課文內容。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是有差異的,所以在設計中教師不設定統(tǒng)一的感知目標,而是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這樣讓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交流互補,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變到質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呆板的讀文章說意思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增強做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2、思維個性化
。本段教學設計遵循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先讓學生欣賞雨后春筍生長的景象,通過具體形象的景觀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再讓學生看動畫說說雨后春筍生長的特點“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接著放手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說說春天里的小草、花兒等有什么變化,讓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渠道理解春天的美麗
3、朗讀個性化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xiàn),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色彩的。本設計不從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揚頓挫的齊整的朗讀效果,而是引領學生看動畫,述情景,談體會,說感受,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與體驗,使學生由心底迸發(fā)出對春筍和春天的喜愛之情,再將情感自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在這一設計中朗讀不再是機械的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