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9 00:31:13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一、較好地體現(xiàn)了“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程序。
總覽何老師教學的全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五個環(huán)節(jié),即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目標、學生自學、師生研討、練習遷移。學習由創(chuàng)設情景開始,這個教學步驟主要是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欲望。出示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指導教學策略選擇和指導學生的學習,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預期要達到的目標上。創(chuàng)設情景和出示目標是學習的動力過程。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在原有知識的指導下,學生以自己獨有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教材,然后師生共同研究討論,達成教學目標。這是教學目標的達成過程。練習,特別是變式條件下的練習,可以使概念和規(guī)則等形式的命題知識,轉化為以產生式系統(tǒng)表征的儲存的技能,一旦條件滿足,技能便能自動激活:提供技能運用的情境,可促進遷移。這是技能習得的主要過程。以上“五環(huán)式”的教學結構程序,是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典型結構程序。因此可以說,何老師執(zhí)教的這堂課較好地體現(xiàn)了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程序。
二、較好地體現(xiàn)了“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精髓。
??結構程序只是模式的外殼,并不是精髓。模式的精髓是其指導思想、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充分尊重、發(fā)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以主體教育培養(yǎng)具有主體性的人”的教育思想。對這種指導思想,何老師把握得很準確,在教學中體現(xiàn)得很充分,這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1、創(chuàng)設了愉快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教師總是以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然后完全平等地交流,民主地研討,教師沒有一絲居高臨下,課堂里充滿著愉悅和諧的氣氛。這里沒有責罵,這里沒有白臉,這里沒有批評,有的只是鼓勵。這種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是學生主體性得到喚醒和張揚的土壤。
?2、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主體學習活動、活動是人們的主體性生成的源泉,是主體存在和發(fā)展的方式。從根本上說,人的主體性是活動生成,活動賦予,并在活動中發(fā)展。何老師深深懂得這一點。因此她設計了學生豐富多彩的主體學習活動,讓學生讀讀、說說、圈圈、劃劃、議議、演演、寫、練練、在活動中“廣積糧”,在活動中“學游泳”。聽課的老師可以看到,聯(lián)綴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目標、學生自學、師生研討、練習遷移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的不是老師滔滔不絕的講授,而是學生的活動。教師簡直惜言如金,不到非講不可的時候決不多講一個字。這樣使課堂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表演”。這一點,何老師是做得相當好的。
?3、體現(xiàn)了教法學法化的轉化過程。
??“教”和“學”的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具有轉化性。“從教到學”的轉化,是一個遞進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求得這種轉化。這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任何一門課程,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為了使“教”始終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條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和“教法”轉化為“學”和“學法”,使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這一點,何老師也是做得較好的。如“學生自學”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者先把“講、劃、找、品”四步學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去領會文章的內涵,然后由點及面讓學生去品味,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土地去學習教林,去探索、去辨析、去歷練。教者由扶到半扶到放的過程也就是“教”和“教法”向“學”和“學法”轉化的過程。這種“教法學法化”的轉化過程,在“練習遷移”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三、較好地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這一點,恐怕是留給聽課者最深的印象,也是引發(fā)熱烈反響的主要原因。
??課堂上,學生“冬眠”的主體性被何老師充分喚醒了,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在積極思維,回答須舉手的規(guī)矩己被打破,每個人都搶著發(fā)言,而且發(fā)言的質量特別高,就連那些平時從不發(fā)言的差生也能滔滔個絕,引來聽課老師的嘖嘖稱贊。
??目睹此用此景,筆者陷人了深深的思索。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課堂上上演的是“教案劇”。上課是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教師的任務就是努力引導學生,直至得出預定答案。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者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師是“主角”,學習好的學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和”聽眾“。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等都是從教師如何教來設計,是學生適應教師的教,而不是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配合學生的學,是所有學生一起跟著教師的步驟走,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被牽著走。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學生的學學是被動活動,而不是主動的自主活動。有人對我國小學生課堂言語交往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課堂中回答教師提問的行為次數(shù)在學生課堂言語交往行為總次數(shù)中占93.8%,而學生提問、異議及其它類行為的比重均微乎其微,分別占17%,2 7%與18%。在我國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言語交往行為基本上是一個非自中的過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是“聽師由命”。就是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學生的主體性一天天萎縮至完全封閉進入“冬眠”,我們學生的自上學習的權利被生硬地剝奪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卻在哀嘆,我們的學生不會學習、不善學習,這是多么遺增啊!
?為此,筆者要大聲疾呼,要相信每位學生,沒有激發(fā)不出主體性的學生,只有不會激發(fā)主體性的教師。要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地學習,這必將會開創(chuàng)語文教學新的境界!
??當然,何老師執(zhí)教的這堂語文課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例如,何老師的脾氣急躁了些,教學節(jié)奏沒有控制好,教學目標有一部分沒有達成,等等。但是這些不足之處與成功之處相比僅僅是白壁微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