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7:44:53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濕地保護是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領域,是國際自然保護的一個熱點。不同的國家和專家對濕地有不同的定義,我國科學家對濕地定義是:陸地上常年或季節(jié)性積水(水深2米以內(nèi),積水達4個月以上)和過濕的土地,并與其生長、棲息的生物種群,構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常見的自然濕地有: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涂和鹽沼等,他們是濕地保護的重點對象。
濕地具有很強的調節(jié)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夠凈化污水,調節(jié)區(qū)域小氣候;濕地還是魚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濕地是重要的放牧場和割草場。正是因為濕地有如此之多的功用,被人們比喻為“地球之肺”。
然而,由于人們開墾濕地或改變其用途,使得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濕地的破壞會造成洪澇災害加劇、干旱化趨勢明顯、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等。
為了保護濕地,十多個國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署了一個重要的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這個公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球各國政府間的共同合作,以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禽和它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独匪_爾公約》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我國于1992年申請加入了《拉姆薩爾公約》組織。1996年10月濕地公約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1999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人與濕地”。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