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5 20:16:54 下載試卷 標簽:師范 閱讀 課件 教材 高中生活
《桂花雨》是琦君的一篇散文,在原著上略有改動,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真的有些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入手,這大概就是散文的特點——形散吧,為了更了解教材,我認真閱讀了原著《故鄉(xiāng)的桂花雨》,及琦君的相關作品資料,了解到她1949年離開家鄉(xiāng)去了臺灣,后又定居美國。她日夜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抒發(fā)了她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這篇散文也不例外,借用了母親的話語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回憶“搖花樂”也是為了突出作者懷念童年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文章的重點及難點。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美好生活的眷戀。如何抓住散文的神韻,如何把這看似很散的文章串聯(lián)起來呢,本文情與彩的結合點在哪里呢?我想了很久,起先我是直接定在“樂”上,可是備好以后總感覺一上來就直接講樂,沒有任何的鋪墊,學生對桂花雖然有些印象,但是不夠深刻,也從來沒有過搖花經歷,感覺十分的空洞,所以最終放棄了,后來就先定位在桂花的“香”上。桂花的香是作者一家人愛桂花的情感源頭。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桂花的感情,才能為下文的搖桂花做好情感鋪墊。教學中果然發(fā)現(xiàn)后者的效果。通過課件播放搖花動畫及配樂,再加上師范讀,將學生的情感融入在作者的情感中去,自然而然轉到下文“搖花樂”的教學,這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以讀悟情,讀中見悟。其中也穿插了對學生想象力和詞語積累的訓練,但是感覺下來能講的學生不多,可能是我引導的不夠,或者是平時的訓練不多,以后一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自己印象比較深的是,師生對話那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讀得很不錯,而且我從他們的表情中也感覺到了他們已經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了。而且這樣一遍一遍的讀學生也不覺得枯燥,反而覺得十分有意思。在理解父親的“樂”時,就抓住了他的一首詩,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讀悟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感覺有些生硬,或許在無形之中破壞了美感。理解全村人的樂,主要是抓住了一句話,讓學生感受到人壽年豐的情景。下面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作者的情感流露出來了,先是借母親的話語,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理解這句話,還是比較的順利的。然后直接用話語表達作者的感受,讓學生靜靜的讀體會情感,我還出示了《煙愁》后記中的一段話,相信可以通過這段話語,學生更可以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最后在《思鄉(xiāng)曲》的音樂聲和動畫中再次體會作者和母親的情感。結束全文?傮w感覺,或許是內容安排了多了些,還是在某些環(huán)節(jié)耽擱了,以至于最后有些匆匆忙忙的結尾,還是值得思考改進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