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5 15:48:4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前兩天,實習老師執(zhí)教《虎門銷煙》一課時,學生的一個質(zhì)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使重點段落的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虎門銷煙》是蘇教版小語第七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jīng)過,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御侮的斗爭精神。其中“怎樣銷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關于怎樣銷煙,文中是這樣描寫的:
只見一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銷煙池里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nèi),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關于這一重點段的教學,老師在課前是這樣設計的:
先在整個自然段中找出這一具體描寫銷煙過程的句子;然后找出這一句話中表示動作的詞語;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把這一系列動作連接起來的;最后試著用“先……再……然后……”這一關聯(lián)詞語說話。
在課堂上當老師引導學生找劃關聯(lián)詞語時,突然有個學生舉手問道;“老師,‘拋’這個詞就是‘扔’、‘倒’的意思?為什么要用‘拋’呢?”這個問題原本在備課時設想由老師來提出,想不到學生很愛思考,給了老師一個意外的驚喜。于是,老師讓同學們展開討論。討論結果: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還是用“拋”好。接著,老師進而啟發(fā)道:再比較著讀一讀,感覺一下有何不同。這時,學生舉手說道:“‘拋入池內(nèi)’和‘倒入池內(nèi)’都能說明工人銷煙的動作,但‘拋’的力量比‘倒’更要大些。”話音一落,許多同學也都點頭表示贊同。
老師再提醒學生要邊讀邊觀察插圖邊思考,學生通過充分地品讀、看圖、思索,體會出:“‘拋’更加能體現(xiàn)出中國人民對害人的鴉片的痛恨心情。”一語中的,水到渠成,學生體會得真好。
在這樣的基礎上,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我想,通過思考——默讀——辨析——背誦,“虎門銷煙”的經(jīng)過也就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腦海,愛國主義的種子也悄然播下。
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原來設想的更精彩,我們一直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一直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線,充分體現(xiàn)他們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我想,我們收獲到的“意想不到的精彩”會更多!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