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9 23:22:2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在《列子》中,有一個著名的寓言,這個寓言做為經典被選入歷年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這就是《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
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淪淪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對于這段文字的講解,有人認為,孔子知“天下之理,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而感到:“孔子確實不愧為圣人: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
孔子是不是圣人,看來已是定論?鬃邮遣皇歉矣诔姓J自己的無知姑且不論,但孔子何以不知?
兩個小孩子爭論太陽的事,可以說是對一種自然現象的認知。一個孩子說太陽出時近,而另一個孩子認為中時近。這是兩個相反對的結論,顯然二者不可同真,但到底哪一個是假的呢?
從兩個孩子的推理看,一個孩子認為:
遠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大如車蓋,日中則如盤盂
所以:日初近而日中遠
而另一個孩子認為:
(對于發(fā)熱物體)近者熱而遠者涼
日初滄滄涼涼,日中如探湯
所以:日中近而日初遠
應該講以上的論證并不存在不合理之處,也就是說從推理形式上是正確的,但二者必有一假(未必必有一真)。也就是說,兩者之中必有一個其前提是假的才導致其結論之假。
于是再看兩個前提是不是正確呢?
首先,何以說“遠者小而近者大”?這顯然是在地上一個有限的范圍內(通過歸納)得出的經驗認識,它有沒有必然的正確性呢?現在我們知道,常識常常會欺騙人們,兩個等大的園如果其中一個外邊有一個較大的同心園,而另一個內有一個較小的同心園,看起來前者會較后者小些?梢“遠者小而近者大”并不必然的真。
再看,何以“近者熱而遠者涼”?在同一方向上(比如離開一堆篝火)這樣的結論是成立的,但假如一個是在火的上方,而另一個在火的旁邊或下方這一結論就不在成立了?梢“近者熱而遠者涼”也并不必然的真。
無論是孔夫子還是將來長大成人的小兒,看來都不可能“決”這個問題了,回為兩小兒將它做為了“孰為汝多知乎?”的論據,而孔子夫子由此卻變成了“敢于承認自己無知的圣人”的理由。兩小兒并沒有在成人之后繼續(xù)延著這個思路思考下去,而孔夫子成了圣人,他不能決之事別人當然更不能決了。兩千多年的后人也并沒有因此因“格物”而“致知”,于是中國沒有了亞里士多德。而且也只好在兩千多年后來請西方人來“決”這事了。
“歷史和現實還告訴我們:沒有邏輯,我們的學術不會強大,不會造就領導世界學術的大理論家,不會出現領導科學革命的大科學家。……東土學術汲養(yǎng)必待邏輯化入吾人血脈而后可大補。”
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注腳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