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5 19:56:34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語文
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里的水從發(fā)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松花江流經市區(qū)的時候,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選自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7冊《霧凇》〕
一指解讀
眾所周知,長江三峽、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霧凇是我國的四大奇觀。吉林霧凇的形成,與地理環(huán)境、氣候有關系。課文開頭點明了霧凇形成的原因: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接著,具體寫松花江水“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霧氣涌向兩岸,漸漸地“樹木被霧氣淹沒了”?這是形成霧凇的必要條件。最后,描寫霧凇的形態(tài)特點:“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這使霧凇更為神奇。讀這段話,我們應邊讀邊想,抓住霧凇形成的過程,體會句子的意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