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xué)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xué)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23:27:20 下載試卷 標(biāo)簽:四年級 語文
師:大家覺得研究這些問題有意思沒有?
生:有。
師:那咱們接著研究。再來考慮這個(指板書“低吟”)咱們歸納一下,誰再把后面的好好讀一次,讀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體,后來看到草原的什么?
生:后來看到草原的部分。
師:草原的細(xì)部,看得非常細(xì),對不對?
生:對。
師:(在“整體”下寫“細(xì)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細(xì)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還是豪放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呢?剛才有同學(xué)說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確。(在“豪放”下寫“沉醉”)已經(jīng)沉醉了,那么什么樣的景色能夠使他沉醉呢?
生:是柔美的景色。
師:對了。(在板書“開闊”下寫“柔美”,這時板書為:細(xì)部——柔美——沉醉——低吟)說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讀出來,把作者那種沉醉的情感讀出來?誰能完成這個任務(wù)?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
師:讀得不錯,你們沉醉了嗎?
生:沉醉了。
師:真沉醉了嗎?自己把剛才這一部分輕輕地讀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給沉醉了,開始。
。▽W(xué)生自讀課文)
師:好,停止。課文第一段大家學(xué)得非常好。從閱讀學(xué)習(xí)中,我們知道了作者進(jìn)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變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寫的。我們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情景交融地學(xué)習(xí)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學(xué)習(xí)后面的課文。剛才上課時大家說了,后半部分課文寫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xiàn)了蒙族的風(fēng)情,那就得在讀書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細(xì)思考。大家先認(rèn)真讀課文,準(zhǔn)備更好的發(fā)言。第一次發(fā)言時先把后半部分課文都講了哪些內(nèi)容弄清楚,從整體內(nèi)容上,把后半部分課文內(nèi)容把握一下。好,開始自讀課文。(學(xué)生自讀,教師行間巡視輔導(dǎo))
師:我們現(xiàn)在開始研究后半部分課文的內(nèi)容層次。
生:我認(rèn)為課文后半部分一共寫了四個自然段,正好是四個內(nèi)容。首先是作者他們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歡迎,然后寫……
師:先等一下,我們說了一段說一段,你剛才說的這一段,你能給它起個小標(biāo)題嗎?
生:可以叫迎接客人。
師:再簡單點(diǎn)。
生:迎接。
師:不清楚,迎接什么?
生:迎客。
師:很好,簡單明確。(板書:“迎客”)下一段。
生:第二段講他們互相握手,可以寫“握手”
師:他們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握手?握手也算一件事嗎?
生:迎接。
師:上一段不是已經(jīng)迎接了嗎?誰知道?
生:民族團(tuán)結(jié)。
師:這是整個課文的思想,每個段都表現(xiàn)了民族團(tuán)結(jié)?磥砟銈冋娴恼f不出來了,我們叫它“相見”,兩族人在這里停下來,正式會面相見,可以嗎?
生:可以。(教師板書“相見”)
師:接著說。換一位同學(xué)吧,你別把四段都說完。
生:第三段,第三部分是互相演節(jié)目、喝酒。
師:小標(biāo)題呢?
生:聯(lián)歡。
師:沒有吃飯先聯(lián)歡?不過這里也有一個蒙族的風(fēng)俗。我們漢人吃飯、敬酒時,一般都不唱歌。蒙族人不一樣,一邊飲酒,一邊唱歌,端上酒杯走過來,舉高高的,唱上歌,請你干杯,光敬酒歌,祝酒詞就有好幾首,所以這里唱歌還不是聯(lián)歡。但小標(biāo)題肯定不能叫“吃飯”。(笑聲)好好想一想,這是蒙族人對漢族同胞的什么?
生:款待。
師:好,非常正確。(板書“款待”)就剩最后一段了。
生:最后一段可以說是“聯(lián)歡”。
師:行,(板書“聯(lián)歡”)我們開始逐段學(xué)習(xí),F(xiàn)在開始可以嗎?
生:可以。
師:我們開始討論。這回發(fā)言,我要求你一邊說,一邊把你所引用的句子很好地讀出來。就像剛才那位同學(xué)那樣,又說,又讀,再加上自己的評論,會說嗎?
生:我在第二小節(jié)的這句(讀)“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在汽車的左右與前面引路。”這句表現(xiàn)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有客人來了,到幾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們這里,如果到別人家做客,進(jìn)去就是了,從不到幾十里外去迎接。
師:她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幾十里外去迎接,而且看到汽車來了,馬上掉轉(zhuǎn)馬頭給客人帶路,咱們給它簡化一下,迎客的方式是,(在板書“迎客”后寫“幾十里外馳馬”)騎馬好還是馳馬好?
生:馳馬好。
師:馳馬好,馳馬怎么樣?
生:快。
師:對了,(在“馳馬”后寫“帶路”)馳馬帶路,是不是蒙族人民的特點(diǎn)?
生:是。
師:你站起來,我問你,根據(jù)這個“馳”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來回答你剛才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個“飛”。
生:我想因?yàn)槊晒抛迦撕芟氚芽腿藥Щ刈约旱募依,他們非常好客,所以想盡快地讓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們好像要飛。
師:對了,所以好像要飛一樣,對了,請坐。那么大家看一看,他們剛剛?cè)氩菰臅r候,看到的是什么景色。
生:(讀)“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師:(打斷)好,既初入草原是這么一種情景,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除去忽飛忽落的小鳥外,什么都看不見,什么都聽不見。如果突然看到一種奇特的東西,他會是一種什么心情?
生:是一種非常激動的心情。
師:那么你剛才問我的那個“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yàn)槌瞬菰,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走了許久才遠(yuǎn)遠(yuǎn)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一條河,說明他是激動的。所以用感嘆號了。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完全對,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剛才這位同學(xué)說為什么要形容成彩虹,他把彩虹和彩帶對比了一下說彩虹好,那么你們覺得用彩虹還有什么意思呢?
生:也就是說,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樣,騎著馬來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
師:這個意思你剛才已說了,你看看課文上的描寫,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襟飄帶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帶,他們騎在馬上,馬在疾馳,所以前襟和腰帶都被風(fēng)吹得飄起來了。
師:對了,這樣的五色斑斕的騎馬的隊(duì)伍飛過來了,真好像一條彩虹撲面而來,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下面再看看相見這一段,連讀帶說帶評,這叫“讀說式”看你會用不會用。
生:在這一小節(jié)我勾了(讀)“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tuán)結(jié)互助”。我勾的句子說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熱情,好客。
師:那你建議我寫什么呢?從他們的行動和表現(xiàn)上來找,……你沒有建議,誰有?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
師:你挑握手是對的,但能不能整齊一點(diǎn)?上一段是八個字。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不放。
師:還多一個字。
生:握手相見,表示愉快。(眾笑)
師:不太合適。
生:溫暖的手握住不放。
師:后面還有呢?“笑了再笑”你沒說呀。握手是表示親切、熱情。還有高興呢,還笑了呀。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師:再取掉一個字就可以了。
生:握手再握,笑了再笑。
師:可以可以。(在板書“相見”后寫“握手再握笑了又笑”)這就表現(xiàn)了蒙漢人民的情感是不是呢?
生:是。
師:誰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蒙古包外,許多匹馬……民族團(tuán)結(jié)互助。”
師:他為什么要說:“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生:因?yàn)樗麄冋Z言不同。
師:你說你的,我不知道你說什么;我也照樣說我的,你可能也不知道我說的是什么。但是因?yàn)樾睦锸窍嗤ǖ模m然不知道具體說的什么,但是所表達(dá)的意思,表達(dá)的情感,明白不明白?
生:明白。
師:這就很有意思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知道說什么,但是都知道彼此的心是什么樣的,是不是呢?
生:是。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師:現(xiàn)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jìn)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這里說明了蒙族人民習(xí)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
師: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師:不對,我告訴你們吧。我可喝過奶茶,把牛奶熬在鍋里,撒一把鹽,然后放茶。蒙族人喝的茶是那種壓成塊的像磚頭一樣的叫磚茶,砍下一塊來,掰爛放在鍋里面,熬出來以后,既有奶香,又有茶香,還淡淡的有點(diǎn)咸味,既不膩口,喝了還很香,(眾笑)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顏色稍微淺一點(diǎn),奶豆腐知道嗎?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制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師:把奶晾干,蒸發(fā)掉水分以后就變成塊狀的了,吃的時候掰一塊,有軟的有硬的,軟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開吃,別有風(fēng)味。這手抓羊肉你們吃過嗎?
生:沒有。
師:告訴你們吧,我也吃過。(眾笑)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連骨頭切成比拳頭還大的塊,燉在鍋里面,燉好了以后,把它撈上來,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因?yàn)閴K太大,用筷子挾不住,只好用手抓起來吃,所以也叫“手把羊肉”,吃起來非常豪放。蒙族人民的特點(diǎn)就是非常豪放。吃東西,喝東西都是這么豪放的。這是民族的特點(diǎn),明白了吧?把這些東西端上去,還要喝酒,這酒也是用奶配制的,所以叫奶酒。而且不是喝完就完了,后面寫怎么喝酒的?
生:“干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jì)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diǎn)你沒說,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師:對了,語言要嚴(yán)密。他們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時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舉杯敬酒,那么誰能用一個詞把你也舉杯我也舉杯,不斷地敬酒這個情節(jié)描述出來?
生:我認(rèn)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dāng)然也可以這么說,現(xiàn)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shù)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
生:輪番舉杯。(眾大笑)
師:大家都排上隊(duì),你第一個,我第二個,他第三個,這樣敬酒嗎?
生:使勁舉杯。(眾大笑)
師:他說使勁舉杯,有多么大的杯呀?
生:反復(fù)舉杯。
師:不好聽。
生:連續(xù)舉杯。
師:不好聽,沒這么說的。
生:熱情舉杯。
師:不是在講他的熱情,而是不斷地連續(xù)地舉杯。
生:紛紛舉杯。
師:紛紛指的是大家伙你也舉我也舉,你舉你的,我舉我的,舉杯的很多。怎么肚里沒有這樣一個詞嗎?
生:一次次。
師:一次次倒是可以,可我需要兩個字,大家看這個字認(rèn)識不認(rèn)識,(板書“頻”)認(rèn)不認(rèn)識?
生:認(rèn)識。
師: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次數(shù)非常多。
師:那你剛才為什么不用這個詞呢?(眾笑)這是一個字,還得再找一個字,是什么?
生:繁。
師:頻繁嗎?
生:應(yīng)該是頻頻。
師:對了,(在板書“款待”后寫“煮茶抓肉
頻頻舉杯”)有沒有民族特色?(生答有)從這一段討論,也看出了一些缺點(diǎn):你對一些字和詞的意思理解了,但是該用的時候,從你大腦的倉庫里取不出來,所以學(xué)過的詞,懂得的詞,要學(xué)會運(yùn)用。到時候就能拿出來了。最后一段,誰來讀一下?
生:(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了套馬……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誰能把剛才的這一段也這樣來說一遍,連讀帶說的。
生:我勾了(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民族舞蹈。”我覺得這句說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非常熱情,飯后,又表演節(jié)目,并且要騎一騎馬,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師:說得不錯,他說了,把蒙古族人的特點(diǎn)找出來了,什么特點(diǎn)?
生:好客。
師:什么具體表現(xiàn)呢?
生:套馬、摔跤。
師:對了,(在板書“聯(lián)歡”后寫“套馬摔跤”)咱們要是招待客人,吃完飯后說:“咱們摔一跤吧”行不行?(眾大笑)不可能的。大家看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什么叫“何忍別”呢?
生:怎么忍心分別呢?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就是說他們不忍別離,(在“摔跤”后寫“不忍別離”)那么這個“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問一學(xué)生)你剛才不是問我這句話怎么講嗎?你現(xiàn)在來講一講。
生:夕陽西下了,我們還在這長滿綠草的……天邊……說話。
師:我看看你的課本,嗯,是你自己說的。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天涯”是什么意思?
生:指遙遠(yuǎn)的地方。
師: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師:對,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qū),那已經(jīng)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呢?這個很好理解,一片什么樣的大草原呢?
生:綠色。
師:“斜陽”是什么意思?
生:夕陽。
師:夕陽西落是不是?這個“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個“話”在這兒是話別的意思。
師:跟夕陽話別?(眾笑)
生:應(yīng)該是談?wù)摗?/p>
師:誰和誰談?wù)摚?/p>
生:蒙族人民和我們談?wù)摗?/p>
師:那么怎么叫“話斜陽”呢?
生:我覺得是,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話。這個“話”不一定就是“話別”。
師:對,這是詩句的一種倒裝形式,比較特殊。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因?yàn)槊蓾h情深,怎么能夠忍心相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jīng)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這么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在剛才討論的時候看到了,他先寫的是什么呀?(指板書)
生:整體。
師:寫的是“景”(板書寫“景”)通過寫景,然后怎么樣?
生:抒發(fā)感情。
師:對,抒情。(在板書“寫景”后寫“抒情”)再后面呢?通過寫什么?
生:人和事情。
師:對,寫事情。(板書“寫事”)通過寫事情,還在寫什么?
生:抒情。
師:對了。(在板書“寫事”后寫“抒情”)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dá)了什么情感呀?
生:共同表達(dá)了美的情感。
師:美的情感。具體一點(diǎn)。
生:是蒙漢兩族的友誼。
師:這種友誼使作者怎么樣?你們說,看到風(fēng)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這么熱情,他對整個的草原怎么樣?
生:愛。
師:不但愛,而且是什么呀?
生:熱愛。
師:對了。(板書“熱愛”)熱愛到什么程度?
生:不忍別離。
師:(在板書“熱愛”后寫“依戀”)一種依戀的情感。那么你們說,這課文的第一段和后面這些有沒有關(guān)系呢?
生:有。
師:什么關(guān)系?
生:它的關(guān)系是,第一小節(jié)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這兩種美結(jié)合起來,就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草原,依戀草原的感情。
師: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兩段的關(guān)系講明了沒有?
生:講明了。
師:從兩個側(cè)面,從風(fēng)光美,從人情美,表現(xiàn)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對不對?
生:對。
師:你們說,他在看到草原的時候高興不高興?
生:高興。
師:對那些駿馬和大牛也把它們?nèi)烁窕,說它們像人一樣地高興。(指一同學(xué))你剛才問我駿馬和牛為什么也有樂趣,這回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師:好吧,咱們課文講完了。下課。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