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20:02:05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五年級 教案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是他經(jīng)過長期的修改演繹,并結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發(fā)展形成,是我國民間音樂的精華之一,現(xiàn)已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二泉映月》是一首用變奏、衍展手法寫作的作品。開始有一個像是感懷、嘆息般的引子,幾小節(jié)后出現(xiàn)的主題具有感慨萬千的情緒。這個主題在全曲出現(xiàn)多次,隨著旋律的發(fā)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時而悲惻,時而傲然。激昂悲憤的語調,似乎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詛咒了現(xiàn)實的殘酷和社會的不平,同時又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但又交織著疑問和傷感。
阿炳經(jīng)常在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邊拉琴,創(chuàng)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1950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fā)表過《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jīng)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后,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jīng)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當即點頭同意!抖吃隆返那瓦@樣定了下來。”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十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xié)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并獲得很高評價。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xiàn)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