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18:48:36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五年級 教案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座都城都在山西境內。堯都平陽、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其中禹都安邑,西環(huán)涑水、東踞中條、南臨鹽海、北依鳴條。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以后安邑改名為夏縣。夏縣,到宋代的時候出了一位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博學多才的大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
河東歷史上有四大望族:聞喜裴氏、龍門薛氏、解州柳氏、龍門王氏。四大家族濟世英才之盛、德業(yè)文章之隆、皇家思寵之重、百姓推崇之情,其他家族望塵莫及。但是到了宋代的時候,夏縣涑水河邊的司馬家族,后來居上,鋒頭更健,一下子涌現(xiàn)出了一大群名士鄉(xiāng)賢:造福鄉(xiāng)梓的河中知府司馬池、才華橫溢的太中大夫司馬旦、治學嚴謹聲名卓著的司馬光,以及諫議大夫司馬康、駕部員外郎司馬宣、(鹿阝)州通判司馬里、潞州通判司馬京……司馬家族在宋代的屢屢崛起,尤其是宋神宗以后的歷代帝王,每每追念先賢的時候,就能想到司馬家族,這都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位聲名直追孔子的先賢,帶動了一個家族的興旺。他就是宋代的溫國公、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太原道注:有關司馬光參見本站山西名人欄目)。
夏縣,是司馬光的故里。城西水頭鎮(zhèn)的小晁村現(xiàn)存司馬光及父兄親屬墓冢13座。東側有司馬溫公祠,主殿五間,旁邊還有規(guī)模宏大的佘慶禪院,內有宋元時期精致價昂的眾多彩塑。
我在中旅當導游的時候,經(jīng)常去東南亞,發(fā)現(xiàn)很多外國朋友喜歡中華文化,他們對中國的歷史掌故和社會風情也有相當?shù)牧私狻Nㄒ徊幻靼椎氖牵褐袊鴼v史上發(fā)生了那么多次朝代更迭,不管是誰當家,也不管是漢人還是少數(shù)民族皇帝,治國的策略和治國的方式都有驚人的相以。再者從地域來講,無論是在天子駐扎的北京,還是在繁華的省城,甚至偏遠的山區(qū)縣城,統(tǒng)治者的施政措施和施政辦法都有驚人的相似。這種大一統(tǒng)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是如何沖破層層障礙,緊緊地粘連在一起的?其實,道理很簡單;歷代統(tǒng)治者,不管是皇帝,還是縣令,雖然他們出身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種族習慣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以史為鑒,修身治國。他們都注重從歷史中學習前代的得失之跡、存亡之道、興衰之本,從而制定出自己的治國之策。所以古代有:“一部論語治天下、兩冊史書安民生”的說法。《論語》即孔子的儒家方略。而兩冊史書,即《史記》和《資治通鑒》。宋英宗評價《史記》和《資治通鑒》“盡古今之統(tǒng),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是為典型之總會,冊牘之淵林矣。”從這個意義上講,《史記》和《資治通鑒》是其他史書所不能比的。兩司馬的兩部巨著,不僅是兩部史書,更重要的在于他們的思路,啟蒙了歷代皇帝,最后導致了文化一體、政治一統(tǒng)、古今一致。
司馬光曾經(jīng)做過宋代的宰相,對其品格德行、修學治史,古今評價一致,隆譽甚高。但對其政績評價,卻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在保守派主政的時候,對其政績大加褒揚,宋哲宗還敕令保守派的翰林學士蘇東坡撰寫神道碑文,并御書“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額立在夏縣司馬光墓前。蘇學士洋洋灑灑2266字的碑文中極盡溢美之辭。后世的史書基本上持這種態(tài)度。
但是,改革派當政的時候,司馬光不僅沒有政績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這主要是因為他反對同列宰輔的王安石變法。宋代紹圣年間,御史周軼首論“溫公誣謗先帝,盡廢其法,當以罪及。”不僅奪去了所有的封號,而且還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學生章淳、蔡京主政時,為報復司馬光等人盡廢新法的做法,將司馬光等309名朝臣列入“元佑奸黨”,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都立“奸黨碑”。司馬光首當其沖。但是在立碑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對蔡京說:“小民是愚人,不知道立碑的意圖。但司馬相公海內稱其正直,現(xiàn)在卻要列入奸黨,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便要收拾他,嚇得安民哭訴道:“大人的命令我不敢不聽。小人只有一個要求:碑上署刻石人名字的時候,千萬不要署上小人安民,以免罵名千載。”蔡京仔細一想,司馬光雖然有錯,但畢竟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變了主意,將司馬光以下的奸人全部列碑,司馬光除外! ∮纱丝梢姡抉R光雖然在政治上有失誤,但其人格力量,不僅為百姓稱道,也僅對手折服。在封建年代,司馬光是孔門的第三個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樣在孔廟享配。
今天的司馬溫公墓前,涑水清流,綠樹成行。歷史紛爭和毀譽成敗也都化作了黃土,陪伴這位長眠地下的圣人。只不過人們在那條叫“涑水”的小河邊駐足的時候,就會想到歷史上曾有一位號為“涑水先生”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歷史學家。他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