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11-07 12:14:01 下載試卷 標簽:說課稿 語文
暑假,是我和大多數(shù)教師一樣的休眠期。綿綿秋雨中,民生大街小學的全員培訓(xùn)喚醒了我沉睡的大腦。趕早兒,去聽安徽優(yōu)秀青年教師陳金龍老師的語文課和講座,為遲鈍的神經(jīng)預(yù)熱和充電。
陳老師對于我,是熟悉的陌生人。之所以熟悉,是因為06年他在全國青年閱讀教學大賽中執(zhí)教的《白鵝》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曾經(jīng)將實錄推薦給老師們閱讀;之所以陌生,是因為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而今,有幸見到了這位普通話標準圓潤,聲音充滿磁性,一講話就露出兩個酒窩的年輕有為男教師,心中對他的課堂平添了一份期待。
而他也的確沒有讓大家失望,盡管是在假期中,學生的狀態(tài)并不佳,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向他學習。
讀詩、讀情、讀作者,百讀不倦
1、讀題目,味道漸濃
初讀題目,教師這樣引導(dǎo):這是一首詩,每行7個字,共8行,有個題目,看老師板書。誰來讀?
指導(dǎo)讀題目:
(1)“征”是走遠路的意思,加上“長”,該怎么讀?
。2)知道長征嗎?學生介紹資料。根據(jù)你的資料,你來讀題目。
。3)出示文字音像資料:突出長征跨越11個省,爬過18座山,越過24條河。之后生再讀題目。
。4)恭敬地帶著你的情感讀題目。
【五讀題目,教師巧妙運用了理解詞意、學生資料、教師提供資料等手段,將學生帶進詩歌的意境之中,拉近了詩歌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一個題目,做足了文章!
2、讀詩行,知內(nèi)容,悟情感
。1)初讀要求:人民紅軍眼里長征是什么?讀詩要讀懂讀順,讀得像詩。
推進評價指導(dǎo):剛才是用眼讀的,你還要用心讀,我能聽到你的聲音,感受你的投入。(學生繼續(xù)朗讀)
。2)初讀后解決問題:紅軍眼里長征怎樣?詩中就有。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初讀整體感知,一個問題起到了提綱挈領(lǐng),牽一發(fā)動全身的作用。教師介紹這兩句的意思后板書“只等閑”,為下文的學習做鋪墊,跨越千山萬水真的是平常事嗎?在理解內(nèi)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領(lǐng)悟詩歌的情感。陳老師在下面的教學中始終緊掛這個句子,回旋式閱讀理解,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河、岷山,六句的理解始終讓學生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長征是如此的充滿艱險卻又是那般的樂觀!
。3)重點理解詩句:
A、真的平常嗎?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當時頭上有敵人的轟炸,前后有圍追堵截,走這樣五嶺逶迤的山簡單嗎?讀。
想一想,他們空著肚子,饑腸轆轆,敵機在轟炸,再讀這四個字,等閑嗎,平常嗎?
這逶迤的五嶺,畫波浪線,在紅軍眼里就是這樣細小的浪花。讀這7字。
教師指導(dǎo)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運用指導(dǎo)方法讀好“烏蒙磅礴走泥丸”,在鮮明的朗讀對比中感悟紅軍戰(zhàn)士的樂觀情懷。
師:這就是紅軍眼中的山,讀。這山,紅軍怕了嗎?讀“紅軍不怕遠征難……”
【教師沒有采用一個字一個詞的理解詩句意思的老路,而是將學生帶入了一種情境,緊扣前文中“等閑”“不怕”,引導(dǎo)學生走進詩境,運用想象體驗、簡筆畫、對比朗讀地方法,體會情感。基本上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對于距離學生實際比較遙遠的文章,這不失為一種方法!
B、師:水呢?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金沙”,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想到了大浪淘沙,金色的沙子……)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此時紅軍什么心情?(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詩中有一個字讓我們看到紅軍戰(zhàn)士的一張張笑臉——暖。指導(dǎo)朗讀這一句,讀好“暖”。
出示飛奪瀘定橋的圖片,你看了什么心情?(學生說害怕,緊張)
師:對面是一個射擊口,身后是增援的敵軍大部隊,這就是紅軍,這就是長征。
出示“寒”:和剛才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擔憂)對比讀出不同。
師:你的心就在文字里,讀。
紅軍怕了嗎?讀“紅軍不怕遠征難……”
【這兩句的學習教師才用講故事,抓關(guān)鍵詞對比理解的方法,指導(dǎo)朗讀,理解內(nèi)容,體悟情感。】
C、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穿著草鞋過雪山快樂高興嗎?但對紅軍戰(zhàn)士來說卻是——喜。為什么?讀出幸?鞓贰
師:這就是紅軍眼里的長征。
出示地圖:長征,這條路是用什么譜寫成的?(汗水、鮮血、生命……)
師:這是一條生命的路,智慧的路,希望之路,這就是長征。
讀“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張地圖,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勝利之后戰(zhàn)士的心情,更深層地理解了這是一條用生命、血汗、智慧凝結(jié)的希望之路。】
D、生讀全詩。教師配樂范讀,大氣磅礴。師:你可以睜眼小聲讀,可以閉眼聽。想到了什么?
生:一雙草鞋走了這么長的路,他們太辛苦了。
生:他們翻山過河,太不容易了。
生:……
師:這就是長征。
3、讀作者,情感升華
出示毛澤東草書《長征》,生配樂朗讀。認識草書:書寫這首詩的人是一位書法家、詩人、偉人,他就是毛澤東。56個字,他飽含激情寫下的,就是長征。這字字句句中,每一個筆畫,每一個標點,就是一次戰(zhàn)役,一滴鮮血,這就是長征。
出示毛主席站立橘子洲頭的相片,播放演唱。
看板書:只剩下題目。長征是一種品質(zhì),一種精神,一個傳統(tǒng),一段歷史……
【至此,“這就是長征”這句話應(yīng)該深深烙在學生心中,長征是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從長征身上得到什么?值得深思!
整堂課一氣呵成,氣勢磅礴,自然流淌出屬于陳老師的教學風格。盡管陳老師說自己上的家常展示課,但我們還是感覺像是看一部史詩,蕩氣回腸。這首先是他的個人素養(yǎng)征服了我們,他學習過美術(shù),而且在繪畫(國畫、版畫)方面還有比較好的成績,這成為他語文教學的有效助手,曾經(jīng)在執(zhí)教杜甫的《絕句》中因為出色的板畫贏得認可;他的語言如詩般美,但是他的語調(diào)卻是天然去雕飾,沒有一般女教師的矯揉造作,所以聽起來很是舒服悅耳。他的表達清新如畫,在課后的講座中,他侃侃而談,沒有講稿,他是用心在講述,所以他的語言語感深深吸引著我,很動人。
在講座中他主要講了《反思教學與成長》,他認為聽課應(yīng)該本質(zhì)的看課(學科本質(zhì),要上的是語文課,進行聽說讀寫訓(xùn)練;學生本質(zhì),指導(dǎo)學生發(fā)展)、辯證的看課(抱著寬容學習的心態(tài),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shù)。)、個性的看課(取長補短)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過程。寫教學反思要體現(xiàn)五點:成功點、失誤點、疑惑點、思維點、感悟點。
他給自己的成長歸結(jié)為四點:教書是安身立命的抉擇;上下求索的蛻變;驀然回首的釋懷;赤子之心的印記。
就如同陳老師所講,公開課是非常態(tài)下的非常教師、非常學生、非常地點上出的課,所以盡管追求常態(tài)課堂,肯定和平時上課是不同的,起碼是研究上過很多遍的課,凝聚很多人的研究智慧,容量會大,課堂時間會不加限制。對于這堂課,平時我們這樣上會怎樣?
我感覺普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還是要給學生獨立理解的時空,老師的素養(yǎng)只有傳遞到學生那兒,讓學生安靜下來讀進去,讀明白,不懂的內(nèi)容老師進行點撥指導(dǎo),這樣的課也許不會太好看,但是是饅頭蔬菜,必需品。當然,我們普通教師還是需要努力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的,尤其是朗讀,陳老師一張嘴范讀,就很有吸引力,我們也需要有這樣的“口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