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19:40:41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材簡析:
《哲學家的最后一課》是一篇哲理性文章,記敘了一位哲學家以“如何根除曠野里的雜草”為話題給學生上最后一課,揭示了只有用美德才能凈化人們心靈的哲理。文章語言質樸,情節(jié)簡單難,富有懸念。
教學目標:
1、 了解哲學家和弟子不同除草方法,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要想根除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鏟除靈魂里的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jù)它。”
2、 能從這個故事和最后一句話的理解中,明白課文所蘊含的哲理,感受心靈的觸動。
3、 引領學生在讀、思、議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增強感觸。
教學重點:
能從這個故事和最后的一句話的理解中,明白課文所蘊涵的哲理,明理導行。
教學過程:
一 名言導入,注重積累
1、師:一位哲學家?guī)е蝗簩W生去漫游世界。10年間,他們游歷了許多國家,拜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xiàn)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成了飽學之士。這位哲學家獨特的教學方式讓他的學生求得了真知,這讓老師想到了兩句話,想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出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齊讀兩句名言,說說句意。
3、師:就在這些學生滿載而歸時,哲學家卻把他們帶到了長滿雜草的曠野上,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哲學家的最后一課。(讀題)
二 精讀2-9自然段,學習“最后一課”
1、自讀課文 2-4自然段,邊讀邊想:哲學家在最后一課里提出了哪些問題?哪個問題是主要的?用筆畫出來。(板書:根除曠野里的雜草)
2、聽到哲學家的提問,他的學生有什么時候反應?
學生們都感到非常——驚愕(換詞訓練)他們驚愕什么?(一個探討人生奧秘的哲學家在最后一課竟問了個這么簡單的問題。)
4、 面對如此簡單的問題,學生們想出了哪些解決的辦法?
(指名回答,①用鏟子除 ②用火燒 ③撒石灰 ④斬草除根)
。á 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 ② 用火燒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 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④ 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5、 直接讀讀這些學生的話,猜猜他們心里是怎樣想的?試著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ㄗ孕拧⒖隙ǖ恼Z氣)
6、 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
7、 思考議論學生除草的結果。
。◣煟簩W生們是這樣的自信,在每個同學的心里,雜草是很容易除掉的。如果你是哲學家的學生,用其中的一種方法除雜草,結果會怎樣?)
。ǔ鍪荆河谑钦軐W家的學生們就在這一年中,用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他們實踐著、觀察著、思考著……一個同學他用鏟子除草,結果 ;另一個同學用火燒雜草,結果 ;第三個同學撒石灰除草,結果
;第四個同學斬草除根,結果 ;……
三 學習10自然段,知道除草的最好方法
過渡:學生們的方法給雜草留下了生存的空間,雜草還是會生長的。到底怎樣才能真正除掉雜草呢?哲學家用自己的實踐和行動告訴了他的學生答案。
1、 齊讀第10自然段,思考哲學家的除草方法。
2、 交流哲學家的除草方法。
、 師引說:一年后弟子們如約而至,不過他們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長滿了谷子。
② 從“長滿”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根除曠野里的雜草,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板書:種上莊稼)
四 精讀11自然段,明白蘊涵的人生哲理
過渡:看著這一片無聲的莊稼,學生明白了什么?
1、 自讀最后一段,尋找答案。
2、 指名回答,齊讀。
(出示:要想根除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 同樣要想鏟除靈魂里的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據(jù)它。)
3、 自由讀這段話,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4、 交流“雜草”的不同含義。
5、 靈魂里的雜草,具體指哪些?(懶惰 自私 懦弱 欺騙 兇殘 *詐 虛偽 貪婪……)
6、 如何鏟除這些靈魂里的雜草?(板書:鏟除靈魂里的雜草 美德占據(jù))
7、 要鏟除靈魂里的大雜草,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美德來占據(jù)它。例如,要鏟除懶惰這棵雜草,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勤勞來占據(jù);或者說用勤勞來驅除懶惰,對于這么多的雜草,你想用什么辦法來驅除這些雜草?(學生交流)
五 三讀哲理,總結升華,記住人還要有“美德”才完美
過渡:用美德凈化心靈,長在人們靈魂深處的雜草才會徹底地失去生存空間。同學們,我們只要從小在幼小的心靈種下真的種子,就一定能開出美的花朵,結出善的果實。哲學家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要做個有美德的人,因為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
1、 這就是這位哲學家一直在探討的人生奧妙,在他為學生上的最后一課上,想告訴學生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的人生哲理。那就是——(齊讀)
2、 這就是這位哲學家一直在探討的人生奧妙,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課上,想告訴學生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的人生哲理。那就是——(齊讀)
3、 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并努力踐行的人生哲理。那就是——(齊讀)
六 交流名言,豐富積累,提高認識
1、教師推薦:
、倥c其修飾面容,不如修正心胸。
、谛闹袩o邪念,行為必端正。
、壅\實的失敗比卑鄙的勝利好。
2、收集關道德修養(yǎng)的名言。
板書:
13、哲學家的最后一課
根除曠野里的雜草——種上莊稼
鏟除靈魂里的雜草——美德占據(jù)
教后反思: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上篇教案中 ,我在處理課文的第二部分時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哲學家在最后一課上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當學生回答后我接著學生聽了這個問題有什么反應?學生說“驚鄂”,我就讓學生說說近義詞來理解這個詞并指導朗讀,然后我用“學生們想出了哪些方法來解決這個簡單的問題的呢?”這個問題來帶入下面的教學。上完了課,我覺得不是很理想,因為這部分內容被我人為地支解得粉碎,使得原本相互聯(lián)系的課文內容變得像散了的骨架。學生也就這樣在我細致繁瑣的分析下如蠶食桑葉般按部就班地咀嚼著課文,體現(xiàn)不了語言文字的內在聯(lián)系性、上下文的連貫性,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實踐也沒有付諸實施。
為使學生能自我閱讀體會,從整體上理解教材,我覺得這樣設計更好:設計這樣的一個大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哲學家的問題簡單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這時學生會很自然地找出:1、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因為他們覺得很驚愕。2、從他們的語言可以看出,因為他們非常自信、肯定地說出了好幾種方法。(順勢將朗讀訓練也指導了。)這樣,用一個問題統(tǒng)領整部分的內容,既保持了教材的完整性、連貫性,又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方式。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