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19:32:39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敘述了春秋時代一段動人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于鑒賞,二人成為知音。后子期身亡,伯牙悲痛欲絕,摔琴以謝知音,并發(fā)誓終身不再鼓琴。全文只有77個字,讀了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教學本篇課文,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通過誦讀,走進文本
古詩文教學要在讀上下功夫,要通過多種讀的形式,讀出節(jié)奏,讀出美感,讀出韻味。由于學生在此之前接觸古文的機會不多,對古文的表述方式十分陌生,很容易產生望文生畏的情緒。所以在初讀感知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斷句、停頓。通過范讀、領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引領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去生澀、讀走畏懼,直到讀出感覺,讀得瑯瑯上口,入情入境,在讀中初步理解課文。
二、領悟學法,理解文本
在學生通過閱讀對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帶領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雖然學生在此之前,對文言文有一點淺顯得認識,但對掌握文言文的表達特點和理解方法還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要對學法加以指導。一是學會借助工具書和借助文中的注釋進行自主學習,加以理解,這是學習古詩文重要方法之一;二是憑借以往的經驗和積累理解詞句,如“曰”、“乃”等詞語,學生在以前學過的古詩文中已經對詞的意思有所了解;三是聯系上下文加深理解。如比較“善”字在文中前后的不同意思。“善鼓”、“善聽”含有擅長的意思,而后面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的“善”則含有贊嘆的意思。讓學生比較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并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訓練思維與語言,鞏固對古文的理解,實現古文與現代文的優(yōu)勢互補。
三、注意聯系,提升文本
《伯牙絕弦》一課雖然寥寥數言,但結構嚴謹,句子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句子之間內在的聯系,抓住重點句子展開研討。如文中第一句是:“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是總起句。而下面的兩個分句具體地來解釋伯牙“善鼓”——“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在伯牙的十指間流淌出來的旋律,能夠表現出山的險峻和水的浩渺,可見琴藝之高;子期善聽——“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平民出身的鐘子期竟然能夠通曉音律,而且鑒賞水平如此之高。第四句是總結式的句子,“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注意以上句子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深入了解伯牙琴技的高超和鐘子期欣賞鑒別音樂的水平的高超,體會鐘子期發(fā)自內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四、把握留白,拓展文本
鐘子期和俞伯牙是一生一世的知音,更是千古知音。所以他們對音樂得交流、理解、欣賞也決不僅僅停留在“高山”、“流水”這兩種意像上,這從“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句話上足以說明。為此,可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充分地進行對文本的拓展,進行想象和語言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聯想這樣的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伯牙鼓琴,志在清風、志在明月、志在修竹、志在流泉、志在春雨、志在秋葉、志在游蜂、志在舞蝶……而所有伯牙琴聲中所傳遞的信息,鐘子期都能用他的心靈領悟并產生共鳴。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再模仿古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掌握了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感悟到伯牙和鐘子期之間心心相印的友愛和心靈相通的默契。明白了所謂知音,就是那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從而深刻的理解子期死后,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心灰意冷的心情,以至于摔琴絕弦,“從此不復鼓”的行為。在語言和思維訓練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整合。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