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11:49:20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讀書是理解和運用的基礎,是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各種信息的主要來源。遵循小語大綱對閱讀的要求,即教師千方百計給學生讀書的機會,引導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讀書中體會道理,揣摩語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進而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梢,閱讀是感知內(nèi)容的過程,是感悟思想情感的過程,是陶冶情操的過程。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葉圣陶老先生說:“語文課以說明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至偉。”可見閱讀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讀。
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呢?“多讀多想”是課標對學生閱讀的明確要求,是各屆教育工作者長期的工作總結(jié),是閱讀中不容置疑的一大法寶。因此,引導學生“多讀多想”是閱讀的重點。
課標雖然明確提出了“多讀多想”的要求,語文教材中也編入了“多讀多想”的訓練項目,如第五冊第二組課文后就有“多讀多想,讀通課文”的讀寫例話。對學生“多讀多想”的要求是明確的,但教師如何引導“多讀多想”呢?依據(jù)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以及分析與綜合、逐步到整體的原則,我將“多讀多想,讀通課文”按以下步驟進行引導。
第一步,多讀。讀是感知的基礎,是理解的前提。只有讀準了字音,讀熟了課文,才有可能理解內(nèi)容。小學生不認識的字較多,為防止囫圇吞棗,這一步要求不要太多,主要是借助工具書和生字注音讀準字音,學會生字,在此基礎上讀熟課文。一般安排在課外預習,課前檢查鞏固。這一步實際上是初讀課文,初步感知的過程。
第二步,多想。只有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才有可能把課文讀通。怎樣才知道學生是否多想呢?我的方法是:讀一句想一句,讀完一句說出你想到了什么;讀完一段簡述這段寫了什么;想不懂的作上記號,置疑。一般安排在精讀課文時。檢查時先讓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釋疑。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師對差生能復述一些簡單的句子多加鼓勵,提高每個學生的想象積極性。這一步實際上是精讀課文的過程,是置疑的過程,是感悟情感的過程。
第三步,邊讀邊想,讀通課文。這是多讀、多想的綜合和提高,也是讀通課文的根本體現(xiàn),更是訓練閱讀的最終目的。具體要求是:在讀中想,想中讀,把想到的有感情的讀出來。檢查時抽學生展示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看是否讀出了感情,讀出的感情是否與課文的情感吻合?刹扇∠刃〗M展示交流,后全班展示交流的方法。如讀《爬天都峰》中“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要讀出驚嘆害怕的語氣。這一步實踐是進一步整體感悟思想感情,陶冶情操的過程。
以上三個步驟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緊密相關(guān)的,多讀才能多想,多讀多想才能實現(xiàn)邊讀邊想。它們是依賴的關(guān)系,是層層提高的過程,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邊讀邊想,讀出感情,在讀中感悟。
當然,由于閱讀引導的長期性,要求教師對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常規(guī)訓練后,學生才能養(yǎng)成“多讀多想”的習慣,閱讀能力才能提高,才能達到“邊讀邊想”的閱讀境界,“則功至偉”。
聽課,聽者必首先熟悉教學內(nèi)容;說課,聽者應結(jié)合課堂教學,這樣聽者方能深入了解說課者是否言之有物,有理有據(jù)。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