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23 19:25:42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五年級 語文
一、課文理解:
課文記敘了1976年1月11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靈車經(jīng)過北京長安街
時,首都人民扶老攜幼前來送別的感人情景,表達了人民沉痛哀悼和無限懷念總理的深情。
課題以“送總理”提示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十里長街”指北京的長安街。課文圍繞“送總理”這一中心事件,有順序地把重點內(nèi)容寫得具體、真實,讀來感人。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按“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的順序,可分為三段。
課文第一段寫靈車到來之前人們等待靈車的情景。等候的人真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痛。文章選取了一位老奶奶,一對青年夫婦,一群少先隊員等靈車的情景,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逝世無比沉痛的心情。
第二段寫靈車來了人們眼望靈車想念周總理的悲痛場面。夜幕開始降下來,周總理靈車緩緩地開來了。 “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地”、“顧不得”等詞句,說明了人們對總理的崇敬和悲痛心情是相同的,最后寫目送總理的靈車,人們心頭涌起歷歷往事,更增添了與總理永別的巨大悲痛。
第三段寫靈車過去,人們久久地望著,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更進一步表達了全國人民緬懷周總理的心情。
二、學習重點:
1、課文的開頭,結(jié)尾。
課文以環(huán)境描寫開頭,“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這與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十分協(xié)調(diào),渲染了氣氛,寫出了人們的悲痛心情。課文以“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作結(jié)尾,自然含蓄。
2、句子理解:
。1)、“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是沒有人在指揮;“都不約而同”,是說明事先沒有經(jīng)過商量而大家的行動都一致: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這些都說明此時此刻大家的內(nèi)心都同樣尊敬周總理,內(nèi)心都同樣地感到為失去敬愛的周總理而萬分悲痛。
。2)、“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靈車緩緩地前進是不會停下來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停下來的。為什么人們會這樣想呢?因為人們內(nèi)心悲痛,不忍心讓總理離去。
三、參考資料
1、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原籍浙江紹興人。生于江蘇淮安,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8月,領(lǐng)導了“八一”南昌起義。周恩來同志與毛澤東同志一起領(lǐng)導工農(nóng)紅軍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擔任國務院總理,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lǐng)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深受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因患癌癥逝世于北京醫(yī)院,終年78歲。1月11日周總理遺體火化。下午,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途經(jīng)長安街,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上街送行,含著巨大的悲痛與總理遺體告別。
。、推薦書籍:《大地的兒子》、《天安門詩抄》。
3、課文是根據(jù)《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的“長安街上”這一章改編,作者吳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