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23 18:28:41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五年級 語文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六條古代名言,進行語言積累。
2.讀懂短文(我是中國人),提高閱讀能力,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怎樣過“六一”的討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4.不構形式、內(nèi)容,自由寫作。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六條名言。
2.閱讀有關吉鴻昌的資料。
3.想想怎樣過“六一”。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ㄗx讀背背、閱讀)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出示小黑板,學生朗讀名言。
以下解釋,供教學時參考。
(1)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三千界:各個邊界。八百盤:許多層盤山道。比喻要想看得遠就須站得高。
(2)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遼闊。
燕雀:鳥名,花雀。坎共:土井。
燕雀不會知道天地的高大,土井不會知道江海的遼闊寬廣。比喻眼界狹小的庸人不可能理解有志者的廣闊胸懷。
。3)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
故:所以。其:它。窮:窮盡,衰竭。
水有源泉,所以它永遠流淌,沒有窮盡;樹有根本,所以它永遠青蔥,不會枯衰。比喻無論做人做事,要有根本,才能發(fā)展旺盛。
。4)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代謝:交替。人事:人們的活動等。
人事總在不停地變化發(fā)展著,冬去春來,時光漸漸過去,構成了從古到今的歷史。
。5)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圣人上千次的考慮,必定有一次失敗的時候;愚笨的人上千次的考慮,必定有一次得當?shù)臅r候。告誡人們不要自認為聰明而不謹慎,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認識別人,又能認識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明智。強調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在熟讀基礎上,練習背誦。
3.指名背。
4.全班齊背。
二、完成“同讀,,。
1.學生帶著短文的思考題自己閱讀短文。
2.小組交流。
3.指名朗讀短文和回答短文的思考題。
。1)短文主要講了哪些事?
文中講了吉鴻昌在美國的三件事:
、僭诖蠼稚,吉鴻昌對不懷好意的人說自己是中國人。
、谠卩]局,吉鴻昌大聲回答工作人員說自己是中國人。
③吉鴻昌帶著寫有“我是中國人”的牌子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
(2)你從吉鴻昌的所作所為中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要點提示:①吉鴻昌是一位對祖國懷有深厚感情的愛國將領。
、趪衣浜,就會受人欺侮。
、畚覀儽仨氁衽d中華,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
4.交流體所了解的吉鴻昌。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提出要求。
“六一”即將來臨,我們怎么過才有意義呢?大家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二、分小組交流。
1.學生自愿組合。
2.組內(nèi)每個同學都要發(fā)表意見,在此基礎上,商量出一項大家認可的建議。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組派代表談本組的建議,要把建議的內(nèi)容和怎樣實施說清楚。
2.根據(jù)每個小組代表的發(fā)言,大家討論,說說每個建議的優(yōu)缺點;可以選擇一個最佳建議,也可以取長補短,形成一個新的建議。
四、討論分工,為慶‘六一”做準備。
第三課時
習作指導
一、閱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1.自己把“習作提示”認真讀一遍,想一想這次習作提了什么要求。
2.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匯報整理:
(1)習作內(nèi)容:
、俨怀鲱},不限范圍,自選內(nèi)容。
②也可以把近來寫得好的日記、讀書筆記整理修改成一篇文章。
。2)習作要求:
、侔炎约合胝f的意思寫具體;
②寫清楚(有一定條理,說明白);
、圩⒁獠粚戝e別字。
3.鼓勵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二、敞開思路,動筆習作
作前指導不超過15分鐘,余下的時間全部用于學生習作。
第四、五課時
。▽W生習作)
一、繼續(xù)習作,完成初稿
同學們,再用10分鐘時間把上節(jié)課沒有寫完的初稿寫完。寫完后自己認真地讀一讀、改一改。
二、互相評議,取長補短
1.全班評議。
誰愿意把自己習作初稿讀給全班同學聽,請大家評一評。(評議三四篇。)
評議時,提示學生:看是否把要說的意思說具體,說清楚,是否做到語句通順。
2.小組評議。
通過全班評議幾位同學的習作,不但被評的同學得到大家的幫助,而且大家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同時也知道了怎么評議這次習作。為了使所有的同學都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現(xiàn)在,各小組進行評議。
教師深入小組聽取學生評議,也可參與小組發(fā)表意見與同學們商量。要特別關注薄弱的小組。
三、自己修改,各秒。
提示學生:修改自己習作時要認真考慮同學們提出的建議,要注意吸取別人的長處。抄寫時注意不寫錯別字,把字寫工整。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