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20 00:21:12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取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了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shù)學圖形語言的簡潔和明了的特點,增強數(shù)學應用的意識。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專題活動的內容是“看圖找關系”,主要讓學生看懂一些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圖表,并根據(jù)圖中有關信息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能按要求看圖回答問題。教學的重點是認識圖表,并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教材的第一幅圖呈現(xiàn)的是時間和速度的關系圖,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看圖后交流,讓學生說說從這幅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使學生了解折線變化的過程、每個數(shù)的意義等(如線往上畫,說明速度提高;200表示速度是200米/分;3表示過了3分鐘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除了交流結果,重點要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問題結果是:(1)4;(2)400;(3)0,1,3,4;(4)1,3,400。
試一試
這里的幾道題都是用圖來描述事件或行為,主要是讓學生根據(jù)圖的變化確定或描述行為、事件的變化。這幾題教學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說明圖的變化與事件或行為變化的聯(lián)系。
第1題
本題呈現(xiàn)的是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變化關系。第一幅圖離家的距離一直在變,先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遠,再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近,這與小明母親走到讀報欄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圖描述的是小明母親的行為。第二幅圖中途有一段時間離家的距離不變,這與小明父親在中途讀報的行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圖描述的是小明父親的行為。
第2題
本題呈現(xiàn)的是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變化關系。題中第三幅圖先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遠,離開一段距離后又逐步變近、變?yōu)?。然后,離家的距離又逐步變遠,有一段時間離家的距離不變,最后離家的距離又逐步變近,直至為0。這個變化過程與小軍的行為變化過程是一致的,所以第三幅圖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小軍的行為。第一幅圖主要是第二次變化過程中,沒有離家距離不變這個階段,這與小軍在書店買了幾本書的行為不符。第二幅圖一開始就離家有一段距離,這與小軍從家出發(fā)的行為不符。
第3題
本題呈現(xiàn)的是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題中的第二幅圖先是樓層變高,再變低,再變高且變得比第一次還高,最后又變低。這個變化過程與五(1)班同學上課的變化過程是一致的,所以是第二幅圖比較準確地描述了這件事。第一幅圖第二次樓層變高后,與第一次一樣高,這個變化與第一節(jié)課在三樓上課、第三節(jié)課在四樓上課的事件變化不符。第三幅圖樓層一直在變高,這個變化與第一節(jié)課在三樓上課、第二節(jié)課在二樓上課的事件變化不符。
第4題
本題是要求學生根據(jù)圖中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來描述王老師上午的行為變化過程。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的變化過程編一個故事,這也體現(xiàn)了學科的融合,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力,結合生活經驗口述故事,允許學生編出不同的故事。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講完故事后,要引導學生分析故事中的行為變化與圖中的變化是否相符,還要注意故事情節(jié)不要太復雜。
第5題
本題呈現(xiàn)的是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圖。先讓學生說說從這幅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看圖回答問題。(1)經過3.5時到達長城。(2)10時至10時30分停車休息,休息了半小時。(3)汽車前2時的平均速度:50÷2=25(千米);最后1時的平均速度是每時20千米;從9時到10時汽車行駛最快,是每時35千米。(4)主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整個行程的變化情況。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