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8 20:10:52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案例描述:
《神筆馬良》一文在師生的對話與朗讀體驗中接近尾聲,課文最后說“馬良又回到村里,給窮人畫畫”。學生的思維到此好象停止了,但“馬良到底給窮人們畫了些什么畫呢?”老師的疑問立即得到同學們的回應,個個躍躍欲試,從他們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們都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
馮第一個發(fā)表看法:“王小二的鞋破了,馬良給他畫了一雙新棉鞋。”又一男生答到:“鄰居家的桌子叫大官砸破了,馬良給他們畫了一張新桌子。”“他們說得怎樣?”我想應該引導學生的評價了。學習委員站了起來:“只要把桌子補好就行了。”“噢,資源不浪費,這同學真有節(jié)約意識。”我馬上表揚了學習委員。
趙說:“小虎被大官抓去,剃了個光頭,馬良給他畫了一頭頭發(fā)。”我聽著真想笑,孩子們的世界還真有趣!這也應該是一種兒童文化吧!俞說:“村里一位老奶奶生病了,馬良給他畫了一方良藥。”哦,多么善良而純真的心呀!又一學生說:“村里阿狗的腿斷了,走路不方便,馬良給他畫了一根拐杖。”這時,班長的手搖了起來,肯定有不同說法。“我認為不應該畫拐杖,應該直接給阿狗畫一條腿,這樣就方便多了。”“別畫成狗腿!”“搗亂鬼”吳總是情不自禁地插嘴,弄得哄堂大笑,讓我們在課堂中開心。我笑著說:“這你放心,馬良畫畫水平高。還有其它想法嗎?”
很少舉手的金也發(fā)言了:“村里來了個乞丐,馬良給他畫了一棵搖錢樹,乞丐就變成富翁了。”“王小二家很窮,馬良也畫了一棵搖錢樹給他。”這時,我的腦子轉(zhuǎn)得飛快:教師的引導作用呢?“噢,那發(fā)財真快!這樣真好!你同意嗎?”同學們忽然靜下來了。接著宋舉手了:“我認為不應該畫搖錢樹,否則他們就好吃懶做了,當了大官,又來欺壓老百姓了。”哦,李還有補充:“對,應該畫一些用具給他們,像牛呀,水車呀,種子呀什么的,讓他們勞動致富,這樣的馬良才是聰明的。”我暗暗為他的明智叫好,這樣的說法似乎已經(jīng)超脫了某種助人的圈子,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孩子們,我為你們的回答驕傲!”
案例評析:
1、君子善假于物——關于“課中挖掘課程資源”的思考。課文的結(jié)尾寫道“馬良又回到村里,給窮人畫畫。”畫的是什么畫呢?一個合理的拓展機會,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一個思想爭鋒的平臺。把課后延伸提前到課內(nèi)進行拓展,較好地防止了放任自流,是集體思維的碰撞,加強交往與對話的力舉。文本只是一種憑借,看來我們再也不能拘泥于課文中的東西了。
2、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關于“想象”的思考。我始終相信,只要是一個好的拓展點,一旦展開,孩子們的想象肯定是瑰麗而神奇的,超乎大人們的馳騁空間。課中他們會補出“給光頭畫頭發(fā)”等一些成人思維的漏洞,由此,兒童文化在課堂中再現(xiàn)生命活力。想象,掀起了一個學生情感迸發(fā)、思維活躍、語言發(fā)展的課堂高潮,帶給師生的感受是深入生命層次的,凡高潮帶給孩子們的生命體驗也必將是深刻的。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關于“學生洞察力”的思考。思想在交往中變得深刻,在對話中變得更富哲理性。從為瘸腿人畫拐杖到直接為他畫一條腿,從為窮人畫搖錢樹到為他們畫勞動工具,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時,孩子們能夠繼續(xù)尋求新的突破,一個直接一個間接,都給人別有洞天之感,使人豁然開朗。孩子們顯示出來的善良已經(jīng)不再是麻木與幼稚的了,而是一種審視生活的睿智和對人情物理的洞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