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8 12:02:2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著名水城威尼斯由縱橫交錯、寬窄各異的水道隔開和眾多的小島組成。市區(qū)離陸地4公里、離海邊兩公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遷不斷完善。蠻族入侵時期,大批來自斯皮那、阿奎雷亞、亞得里亞、阿爾蒂諾和帕多瓦的難民涌入瀉湖諸島,形成了這里居民的主要成份。歷經(jīng)數(shù)個世紀,人口持續(xù)增長,直至發(fā)展成一個舉世無雙的類型獨特的水城。
應該提及,由于已有160多條水道于塞城陸地,威尼斯目前島嶼的數(shù)量已減少到18個,其中包括大圣喬治島和久德卡島。
威尼斯最長同時也是最寬的水上街道是將威尼斯分割成兩大部份的“大水道”。大水道上橫跨著三座著名的大橋:斯卡爾齊橋,里亞爾托橋和學院橋。有45條可以行駛水艇和被稱作“貢多拉”的威尼斯尖舟的“溪道”與大水道相交匯。有350座橋梁把全城各部份連在一起。城市分6個區(qū):卡納雷交區(qū)、圣馬可區(qū)、卡斯特羅區(qū)、道索杜羅區(qū)、圣波羅區(qū)和圣十字區(qū)。1480年以前所有的橋梁全是木橋,后來都改成了石拱橋。
威尼斯陸上街巷的名稱都很特別,與通常意大利語中的用字不一樣數(shù)量不多的大街叫“路旮”(ruga),來自法語rue:也有的叫“石道”,因為這些街道是最早鋪的石面。窄小的街巷叫“卡里”,瀕臨水道并給建筑物當房基的小路叫“基道”;享有外交豁免權的外國使館區(qū)的馬路叫“利斯塌”。兩旁開有各式店鋪的街道叫“商道”。被稱作“溪道”的小水道旁,多基道通往水面的臺階叫“岸臺”。由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陸溪道”。從卡里或小廣場分出來的叉道叫“支道”。教堂旁邊的廣場叫“地場”,過去曾經(jīng)是種蔬菜和種馬類的田地。建筑物之間的小廣場叫“小地場”。四周圍是建筑物,只有一條出入口的小廣場叫“院場”。“泊路道”是指過去曾經(jīng)是沼澤地的地方。過去曾經(jīng)可以游泳或釣魚的水塘被稱作“池子”這些具有濃烈的威尼斯名稱已足可以概括這座城市的歷史和城市的變遷,我們還有什么更多可說的呢?對了還有一條在樓群下面延伸的街道,叫“樓街”,與他相通的有卡里、有小地場院、有院場院……當然還有水道,水道也是一種街道。能說明威尼斯城市發(fā)展歷史的光是街道的名稱,也有樓房的編號。這種編號法對外來的人來龍去脈說是十分頭痛的。編號是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逐漸往后排的。它不是按街道、卡里、地場、小地場編排,而是按區(qū)統(tǒng)一編。為了使樓號編排較明了,1801年重新進行編號。新編的號比較清楚,不過是按照內(nèi)城區(qū)和外城區(qū)編排的。內(nèi)城區(qū)有卡斯特羅區(qū)、圣馬可區(qū)和卡納雷交區(qū)。外城區(qū)有圣十字區(qū)、道索賠杜羅區(qū)和圣波羅區(qū)。1837年到1941年間按區(qū)建立新的房號,用紅號替下黑號。即便如此,在威尼斯的某些地方人們?nèi)钥梢钥吹接昧_馬數(shù)字標定的某些地方號與那些規(guī)范的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的號放在一起,有時羅馬數(shù)字寫在背面。圣馬可區(qū)有亞美尼亞樓街,在一幢樓的樓號963-964的旁邊標著IIIIV和IIIV字樣,即九和八(LX和VIII)。
今天威尼斯還是十三世紀的樣子,只有個別建筑物因進行過部份修改而改變了模樣。但這對城市總體部局是毫無影響的。由于人口持續(xù)增長等原因,19世紀進行了旨在方便與大陸聯(lián)系的幾項大的建設。1841年到1846年建起了從市中心到梅期特雷之間的全長為3601米的鐵路橋,從而改善并加強了同大陸的聯(lián)系。以后又過了將近一個世紀,于1933年建成了公路橋,人們可以開著汽車往返于水城與大陸之間了。
威尼斯諸島包括喬治島和久德卡島在內(nèi)面積7平方公里多一點點。而威尼斯市所管轄的地區(qū)則要大得多。因為它還包括其它一些居民區(qū):在環(huán)礁湖內(nèi)的有穆拉諾島和托切洛島:海上島嶼有麗都島和佩雷斯特麗娜島。另外還有大陸沒海的居民點。
大水道
大水道是貫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長的的街道(全長四公里)。順水道觀光是瀏覽威尼斯風景的最佳方案之一。兩岸有許多著名的建筑。大水道將城市分割成兩部份,河面上橫跨著三座名橋——里阿爾托橋、斯卡爾齊橋和學院橋,過去大水道曾經(jīng)是威尼斯的門戶,是這個國家的通商口岸。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jīng)失去了以往的地位。以前的港口不止一次的變化了位子。今天的大水道已成為威尼斯的“迎賓河”。自15世紀起,布滿水道岸旁古老的拜占廷式的住宅已由哥特式、文藝復興式或者巴洛克式建筑所取代。對威民斯來講,這些世紀是光輝燦爛的。水道兩岸邊豎起了各具歷史意義的教堂,與樓宇競相互應,景色極為壯觀。有小圣西門教堂、外立面為巴洛克式的斯卡爾齊教堂;有18世紀重建的高大的圣杰雷米亞教堂、17世紀建造的圣斯達教堂;有建于11世紀17世紀又重建的參撒木埃雷教堂;還有拯靈圣瑪利亞教堂,它是威尼斯最重要的巴洛克建筑。從建筑藝術上看,其它重要的建筑有17世紀的費朗吉尼樓、哥特拜占廷式的奎里尼樓;有17世紀建起的克萊爾.貢塔里尼樓、15世紀風格獨特的哥特式建筑喬瓦內(nèi)利樓、威尼斯最精美的文藝復興建筑之一溫德拉明.卡樂奇樓以及著名的威尼斯游樂場。另外還有外觀奇特的貝洛尼.巴塔賈樓,它是由設計師巴而達隆雷.龍格納建造的。
海關
海關建筑群位處多索杜羅區(qū)的岬角上,它象一個槍尖插進瀉湖,將大水道和久德卡水道分開。它的后面是座修道院,再后面就是拯靈圣瑪利婭教堂。15世紀初期,這里曾經(jīng)是供從東方來的船支靠岸向海關報關納稅的地方。為海關蓋的辦公房不止一次的翻新。1677年海關的尖塔建成,屋頂上豎著一座小塔。小塔上面有兩個奴隸塑像,擎著一個巨大的鍍金天球,天球上有一幸運女神雕塑(17世紀丘塞佩.博諾尼作)女神是用一只腳站立的,她可以隨風轉(zhuǎn)動,以表示人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事業(yè)中都要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兩旁的建筑結構是不同的年代建起來的。有一邊是石結構,拱門用淺色石材砌成。另一邊排列較密的拱形門窗全是白色的。最后一次修建是在1838年,由皮伽齊負責。
里阿爾托橋
這里的第一座橋是木橋叫做“錢橋”。是由尼古拉.巴拉帖里建的。后來曾經(jīng)重建過。再后來在一場動亂中被巴伽蒙特.鐵波羅毀掉,后來又重建。1444年坍塌,就改建成了活動橋,兩邊蓋有店鋪。成了吊橋。16世紀人們覺得木橋不保險,就決定建一座石橋。通過招標選中了昂托尼奧.達彭特的方案,而那些有名的建筑師如米開朗琪羅、桑索維諾和帕拉第奧等人的方案卻被冷落。新的石橋于1592年竣工,單拱跨度為28米(這里是大水道最窄的水面),高出水面7.5米。
圣馬可廣場
廣場的建設可追述到公元9世紀,雖然歷經(jīng)了數(shù)個世紀的變遷,其總體面貌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設計藍圖。13世紀中葉塞巴斯蒂亞諾茲亞尼總督對廣場進行了修建,把圣馬可前面的教堂擴大了一倍,還豎起了兩根大石柱以界定小廣場.一個世紀以后圣馬可教堂和總督府進行了多次改建,總督府失去了它用以設防的結構,演變?yōu)槲覀兘裉炜吹降倪^份裝飾的帶柱廊的樓宇。當初廣場院周圍有許多建筑,如圣馬可教堂教士宅邸、行政官員官邸和圣杰米尼亞諾教堂,而在小廣場周圍則建有許多店鋪。最大的改建工程始于1400年:拆掉許多舊建筑。15世紀末建了鐘樓,還建起了鑄幣廠和圖書館。一百多年后又建起新的行政官員官邸。桑索維諾為廣場作的新設計方案保持了老設計方案新的格局。17世紀初用那些從歐加內(nèi)山上運來灰色粗面石換下了老式的人字形圖案的紅地面鋪磚。今天成千上萬的游人腳下踩的就是這種灰色石。
嘆息橋
橫跨總督府和監(jiān)獄之間狹窄的府第溪道上空的小橋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跡之一。它的名氣并不在于其建筑,而是因為19世紀的作家們常常在他們的作品中引述這座橋并給它起了個別名。在數(shù)個世紀中它一直是一條令人抑郁的通道。囚犯們從監(jiān)獄提到法庭審訊時總要被迫走過它,審訊后再回黑暗窄小的牢房時還要穿過它。犯人們過橋時往往發(fā)出嘆息因而得名。
16-17世紀時,在府第溪道的另一則建成監(jiān)獄。接著,馬里諾總督便下令建造一座雙層封閉式可將關押犯人的地方與總督宮的法院大廳,法官賓至如歸以及阿伏伽利亞室連通。該橋大約在1602年建成的,很可能由昂托尼奧.貢丁設計的。這座橋與眾不同的是其架空的高度,再就是它那封閉的形式。橋的拱邊上點綴著人頭雕像,人頭雕像上方有一條水流飾帶,上面有粗琢的壁柱飾和兩扇哥特式花格裝飾的小窗戶。再往上是一個扁拱形頂,中間的淺浮雕上正義女神端座在兩頭獅子之間,頂上為依奧尼亞式柱頭螺旋裝飾。
穆拉諾
穆拉諾是威尼斯最典型的居民區(qū),它由瀉湖中的五個島嶼組成。島上最早的居民是在匈奴人和隆巴第人進犯時來到島上的烏德佐人和阿爾提諾人。穆拉諾發(fā)展很快,早在1975年就已歸屬威尼斯市,但是他有他自己的法律。過去數(shù)個世紀里,這里一直是威尼斯貴族階層度假療養(yǎng)的場所,因此,這里也建有教堂和樓宇。這里的玻璃制造業(yè)歷史悠久,穆拉諾也因此稱著于世。1292年威尼斯市為了避免發(fā)生火災,將城里所有的玻璃廠全遷到了穆拉諾。由于玻璃吹制技術的發(fā)明和諸如制造乳白色玻璃等其它工藝的發(fā)展,致使穆拉諾玻璃制造業(yè)在15世紀時就非常繁榮。
這里也有很美的建筑,如維瓦利尼附近的達.穆拉樓,一座精美的哥特式建筑、巴拉第奧建的特雷維桑樓、河對岸老朱斯蒂尼亞尼樓的玻璃藝術博物館。此外還有教堂:最有名氣的是圣瑪利婭和圣多納托教堂。
二月中旬是威尼斯的狂歡節(jié),人流把圣馬可廣場和附近的小巷都塞得滿滿的。在這個時節(jié)來威尼斯的大多是本國人,所以到了晚上大都乘火車離開威尼斯。
威尼斯的早晨特別恬靜。我清晨一覺醒來已七點多了,從歐羅巴旅館的窗口遠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運河對岸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圣瑪利亞·莎留特教堂,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具有巴羅克藝術的裝飾特征。隔岸望去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教堂的美麗輪廓構成的威尼斯海灣這一最迷人的景致。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