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4 22:39:29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shù)學
一、素材解讀
1、《課標》要求:《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具體目標中要求: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為了貫徹《課標》的思想,作為實驗教材,首次將“對稱”編入教材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現(xiàn)象。
2、素材特點:我國的民俗、民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材呈現(xiàn)的是學生們欣賞、交流在民俗節(jié)慶祝活動中拍攝的各種照片的畫面,F(xiàn)實而新穎的素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
經(jīng)驗基礎:學生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是以前面的數(shù)學知識為基礎的。在現(xiàn)階段,學生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是生活中的這些對稱現(xiàn)象,既像教材中的例子一樣的材料。
知識基礎:可以借鑒的知識是已經(jīng)學習過的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對稱”現(xiàn)象時讓學生去完成一些折各種平面圖形的活動,這好像不是教材所要求的,后來我們反思,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教師考慮到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只有讓學生去親手折一折,學生才會對“對稱”現(xiàn)象有深刻的印象。
2、教材的地位。有兩點:
是空間與變換的初次學習階段;
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變換的重要基礎。
三、單元教材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
建筑:圖1、2--左右兩邊建筑的形狀是一樣的,大小是一樣的,到中間建筑的距離也是一樣的(既排列距離的對應),因而對中間建筑來講是對稱的,中間的建筑可以看作是一個“點”,左右建筑是對點的對稱。圖3--左右兩邊形狀對中線的對稱。
臉譜及民俗風情(剪紙):臉譜上的圖案及民俗風情圖案對中間的一條中線來講,形狀、大小、距離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雜技:若干個人排列起來具有穩(wěn)定性,其實是對中線來講,人的排列具有對應關系。
2、如何判斷對稱現(xiàn)象:
所謂現(xiàn)象,是指由多種元素構成的事物(物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外部特征。
對稱通常指圖形或物體對某個點、直線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關系。大小、形狀和排列(或距離)是判斷對稱的三條標準,這三條標準簡單地來講就是“沿中線對折后兩邊會完全重合”。
“對稱”在數(shù)學上的表現(xiàn)則是普遍的.幾何上平面的情形有直線對稱(軸對稱)和點對稱(中心對稱),空間的情形除了直線和點對稱外,還有平面對稱.
比如正方形既是軸對稱圖形(以過對邊中點的直線為軸)、又是中心對稱圖形(對角線交點為對稱中心),圓也是.
正六面體(立方體)、球等都是點、線、面對稱圖形.
3、如何把握教材:
既然現(xiàn)象是指由多種元素構成的事物(物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外部特征,因而教學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平面圖形(也既單個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圓)這個小的范疇中,而且還要把教學定位在“多種元素構成的事物”這個大的范疇中。
4、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現(xiàn)象,并能對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進行判斷。
。2)在對各種對稱現(xiàn)象進行辨析的過程中滲透數(shù)學對稱思想,感受數(shù)學對稱美帶來的學習與生活的快樂。
(3)在經(jīng)歷觀察、操作與實驗合作解決問題基礎上對各種對稱現(xiàn)象進行抽象與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能力。
四、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課前孕伏--觀察情景,讓學生留意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
2、收集材料--把收集到的各種對稱現(xiàn)象的實物與圖片等帶到課堂上:圖片(自己畫的、收集到的)、實物(如馬蹄表、樹葉)。
3、整合資源--充分利用課外教育資源,讓學生帶著“什么是對象現(xiàn)象或?qū)ふ疑钪械膶ΨQ現(xiàn)象”回家,讓兒童得到成人的幫助。
4、從熟悉的情景切入--讓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圖片及實物,把課本生疏的情景變成學生熟悉的情景:小朋友帶來了什么?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覺得這個物品怎么樣?說一說你們?yōu)槭裁聪矚g它?
5、整體觀察,部分比較,暢所欲言,及時引導,把握實質(zhì)--整體觀察指讓學生對觀察的物品的主要特點進行把握,從而得到“好看不好看、漂亮不漂亮”這一整體評價;部分比較指讓學生對物品的大小、形狀、排列幾個方面進行比較;暢所欲言指讓學生要充分發(fā)表自己對觀察對象的看法,包括實質(zhì)性的與非實質(zhì)性的發(fā)現(xiàn);及時引導指在學生在敘述與觀察等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幫助;把握實質(zhì)指從大小、形狀與排列幾個方面進行描述性的總結。
6、素材典型--選取的觀察對象一定是典型的對稱現(xiàn)象素材,并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平面到立體的順序進行。
五、例題教學要注意的事項
。ㄒ唬┯^察情景,初步感知
1、欣賞畫面,照片分類
仔細觀察圖中的照片,你們覺得怎么樣?漂亮不漂亮?好看不好看?
在學生仔細觀察與交流的基礎上對情景進行分類--一是建筑,二是荷包、風箏、剪紙,三是臉譜,四是人物造型。這個階段要把握的教學目標,一是能夠辨認圖中的景物分別是什么,免得學生因為不認識它們而造成思維上的障礙;二是以此為基礎進行分類,使學生對這些物體的認識更加清晰。
2、分類探究,初步感知
。1)建筑:仔細觀察三個建筑,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學生不僅發(fā)現(xiàn)左右兩邊的形狀完全一樣,而且相對于中間的建筑來說,左右兩邊建筑的大小也是一樣的,并且與中間建筑的距離也是一樣的。必要時教師可以用“反例”來說明,如把左右建筑畫成不對稱的樣子等。
如果一個大的問題學生不能回答,教師可以把它分解為幾個小的問題,如:首先看第一個建筑,它有幾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在排列上有什么關系?大小怎么樣?形狀如何?
。2)荷包、風箏、剪紙:
仔細觀察荷包,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左右兩邊的小白兔大小一樣,樣子一樣等;如果條件允許,把它畫下來以后進行反向?qū)φ,使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只小白兔會重合在一起。
對于風箏的探究,教師不妨課前把它的形狀畫下來,在對風箏整體觀察的基礎上,演示操作,使學生看到“沿中線對折,兩邊會重合”。
雙喜字: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現(xiàn)場操作,既現(xiàn)場剪一個雙喜字,然后對折。
。3)臉譜: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畫一個簡單的臉譜,進行反向?qū)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兩只眼睛會重合,兩只耳朵會重合。
。4)人物造型:
在對情景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現(xiàn)場的活動探究,如可以讓三個同學進行模仿造型等。使學生能夠看到,左右兩個人動作的樣子完全一樣。
3、總結抽象,引導梳理
通過上面的學習,小朋友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些照片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從每一幅照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數(shù)學特征上進行梳理,既從大小、形狀和排列(或距離)上進行梳理,教師不能僅僅進行理性的講解,要結合圖中的每一個例子進行梳理,如在對大小進行梳理的時候,可以用第一建筑進行說明。
。ǘ⿴熒献鳎瑢嵺`探究
1、找一找:找一找教室內(nèi)的對稱現(xiàn)象,如窗戶、裝飾、黑板報等中的對稱現(xiàn)象。
2、做一做:可以指導學生做廣播體操,讓學生把廣播體操中的對稱的動作找出來。
3、畫一畫:如可以在10×10的方格中的中間位置畫一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方格圖正方形的左右位置、上下位置畫正方形,使三個正方形看起來是對稱的。
4、剪一剪: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在長方形紙片上剪松樹的活動。
六、自主練習:
(一)對稱現(xiàn)象歸類分析:
對稱的建筑、臉譜、造型、剪紙、動作(造型)、人體、數(shù)字、漢字、生活物品、昆蟲動物、樹葉、字母、(交通)標志、圖形、玩具、拼圖、位置等。
。ǘ┚毩暡呗裕
1、活動為主線--指不能把練習僅僅定位在做題層面上,要組織學生的活動,并以活動貫穿始終。如第一題判斷眼鏡是否對稱,要在對眼鏡的觀察、操作(打開與合上)、描述等活動作基礎,然后再讓學生把題目做完。
2、由點及面--既把題目進行擴展,如第六題人體造型可以開展個體的活動,又可以進行幾個人合作的造型表演。
3、動手操作--指讓學生進行剪(如剪出一棵大樹)、畫(在方格紙或點子圖上畫出一個對稱圖形的另一部分、畫出一個對稱圖形)。
4、由動及靜--指在活動基礎上完成每一個題目,“靜”指讓學生拿筆做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