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3 15:51:17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shù)學
〖教學目標〗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讓學生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2.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米”的空間表象,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3.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的長度,同時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有序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設計〗
(一)設疑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學習了用厘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那么今天上新課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做一件事情。每組選兩名代表,用學生尺(20厘米)量一量我們的教室的長有多少厘米。(學生累得氣喘吁吁,結果也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因為尺子太短了,而教室太長了。生:用學生尺來測量我們的教室的長度太麻煩了,而且量的結果也不一樣。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厘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而要測量教室地面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我們長度單位家庭里的另一個成員來幫忙,它就是--米(板書:米)。它用符號“m”來表示。(板書:m)
師:對于它,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呢?(學生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
(評析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級教學中,一要激發(fā)學生興趣,二要在實踐操作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用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請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通過親自操作以后,發(fā)現(xiàn)原來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時,就產(chǎn)生了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教師緊接著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揭示新課。)
(二)認識“米”
1.了解“米”(大屏幕顯示教材第16頁主題圖:畫外音并逐一閃動人物。)
生:1米有多長呢?生:(站在測量儀上)1米到我這兒,我又長高了。
師:看了大屏幕,那么同學們能不能伸開雙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呢?(學生興高采烈,踴躍比劃。)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帶來的軟皮尺,找出1米的準確長度。(大屏幕顯示米尺。)
師: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生:(踴躍回答)1米有100厘米。
師:(驚喜地)你們是怎樣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個數(shù)字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生:尺子上有10個大格,每個大格是10厘米,10個大格就是100厘米。
師:真的嗎?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大屏幕逐一閃動數(shù)字。)生:10厘米、20厘米......100厘米。
師:90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呢?生:......
師:同學們真能干,講得真好。尺子上每1大格的長度都是10厘米。10個大格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板書1米=100厘米或1m=100cm)
(評析這里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2.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配合,開始比一比、走一走、量一量的活動。
(1)比一比
師:比一比1米會從我們手臂伸平一邊的指尖到手臂另一邊的什么地方?
生1:1米會從我們手臂伸平一邊的指尖到手臂另一邊的手腕。生2:到了我的手掌心。生3:到了我的中指的中間。......
師:兩臂伸長的長度和我們每個同學的身高差不多,一般來說個子高的同學手臂要長一些。
(2)走一走
師:把米尺放在地上走一走,看1米大約需我們走幾步呢?
生1:我要走3步。生2:我要走2步。生3:老師,我一步就跨過去了。......
(3)量一量
師:經(jīng)過測量,你們發(fā)現(xiàn)我們教室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生1:講臺的寬大約是1米。生2:課桌的長大約是1米。生3:門板的寬度大約是1米。......
(4)估一估
師:請同學們估一估,我們的黑板大約有多長?教室的門大約有多高?生:......
師:各小組都配合得非常好,任務完成得很出色。請同學們再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呢?
師:互相看一看,記住了嗎?閉上眼睛再想一想,那么1厘米有多長呢?(生用手比劃。)
師: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生:100。
師:1米是多少厘米?生:100厘米。
(評析抓住學生年齡特征以及認知特點,通過比一比、走一走、量一量、估一估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感知1米到底有多長,逐步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教師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發(fā)現(xiàn),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的開拓區(qū)域。)
(三)學生小結,暢談收獲師:在這節(jié)課中,你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生:......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試一試,填cm還是m呢?(大屏幕出示題,學生舉cm牌或m牌回答。)2.練一練(大屏幕)。
師:請同學們估一估,我們的課桌有多高?生:......
師:請大家動手量一量。生:有70cm。
師:你們說誰猜得準呀?生:(齊聲)穿藍衣服的同學猜得準。
師:那么,7米大約有多高呢?生:有二層樓那么高。生:有我們學校的旗桿那么高。
3.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7頁2,3題。
4.師:畫一條長為3cm的線段,怎樣畫比較正確呢?同桌互相討論,然后回答。(大屏幕根據(jù)學生回答,逐一閃現(xiàn)所畫線段的全過程。)
(評析在鞏固練習中,既有基本題,又有變式題、提高題,既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又把數(shù)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1.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fā)劑,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轉入活躍,有力地調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激勵性原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設計課的導入。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帶著想解決的問題走進了課堂。這樣,既設置了懸念,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為主要教學手段,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得出“10個10厘米是1米”。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比、走、說、想,在多種感官協(xié)調合作下獲取知識。整個過程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實現(xiàn)真正的數(shù)學學習。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