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更要講質量
來源:網(wǎng)絡 2009-09-02 16:00:45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師生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會有意無意中傷害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師生關系必然僵化,教師雖有良好用心,學生也不會接受,甚至從內(nèi)心深處對教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
我們常?吹竭@樣的現(xiàn)象:教師在向學生熱情地傳遞知識、價值觀和各種行為要求,學生卻毫無興趣,教師常常面臨學生的抗拒、低度的學習動機、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甚至直接的抗拒。相當一部分師生因為雙方溝通不暢,長時間在互相埋怨,互不信任,對對方不滿意,繼而自己也充滿了失敗感,最終共同對教育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趨成熟,認為自己已長大,渴望擺脫束縛,既不愿主動向老師吐露,又埋怨老師不理解自己,而當遇到困難時又希望得到幫助。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造成學生感到無助而上網(wǎng)、厭學、離校出走、早戀、缺乏自信等現(xiàn)象。
成功的教育,取決于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作為班主任,我體會到:進行高質量的心靈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或習慣性地使用溝通的“殺手锏”——命令、警告、訓誡、諷刺、責難等語言,希望學生變得順從、依賴和沉默。這些溝通違背教育本身的初衷。我們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潛力,是為了幫助學生激發(fā)他們本身的固有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活力,是為了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自信、自立的人。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依賴性和單純的服從性。
我們都知道“環(huán)境造就人”這樣一個毋容質疑的事實,我們每一個成人都會感同身受相信它。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怎樣的環(huán)境?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能否一貫理性地把握一些利于學生思想轉化的原則,比如平等、尊重?是否對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進溝通的方式?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我們就可能無意識地傷害了一些學生?
要想與學生很好的溝通,教師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ㄒ唬┥朴诹私。了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性格、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實際工作中要多問,特別是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應問問他們有什么新的打算、適不適應新環(huán)境、學習是否跟得上、興趣愛好等等,在與家長接觸中要經(jīng)常詢問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等,還要主動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師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存在問題,如為談話順利開展,教師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溝通策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為了防止談話過程無意識觸及傷害學生的話題,例如家庭的變故、學生的一些缺陷等。
(二)面對現(xiàn)實。接受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現(xiàn)實,明確青春期是一個風暴期,孩子的某些過激行為不是病態(tài)的,而是正常的表現(xiàn);青春期是指人體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我國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齡,一般是在10歲到20歲這段時間,中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正處于這一時期。青春期身體發(fā)育快,人體各器官發(fā)育逐漸趨向成熟。隨著青春期生理的變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時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如:認識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歡獨立行事、喜歡交友往來、性意識開始萌發(fā)、對異性產(chǎn)生好奇興趣等等。這時學生往往有著許多憧憬和期待,內(nèi)心世界與來自社會的外部環(huán)境常常發(fā)生矛盾沖突,面臨著人生課題的許許多多疑問和困惑。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其解決成長中的困惑。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遇到的很多問題,不可能也不允許全部地在大庭廣眾之下予以講解,要善于主動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不壓制,正確引導。
。ㄈ⿶坌母谢。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時,講道理應該只占5%,而愛心要占95%。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但師愛不同于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內(nèi)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chǎn)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nèi)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結合,才會產(chǎn)生動情效應,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平等對待。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chuàng)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做為一名老師,客觀地說愛優(yōu)生并不難,難的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要愛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不理想、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fā)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ㄎ澹⿲P膬A聽。如果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么沖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地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沖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 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后,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問題已經(jīng)被引起班主任老師重視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
。┟鎺⑿。在人際關系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臉上常帶三分笑,就能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會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我在批閱學生的“有話就說”(就是學生與我溝通交流的周記形式,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有一篇令我非常深刻——《我們的班主任》:“班主任你非常瀟灑可愛,一頭烏黑的頭發(fā),水汪汪的眼睛下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非常開朗,經(jīng)常笑,但有時卻非常嚴肅,還帶著一些兇惡的表情。老師,好希望你保持你開朗的笑,我喜歡看你的微笑。” 學生愛看我笑,學生會因為我的微笑而心花怒放,“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接觸溫馨可親充滿笑容的我,而討厭整天帶著兇惡神情的我。細細一想,對!人與與之間的一個微笑可以把兩個不相關的人拉近。對教育而言,老師更應該對學生保持微笑,如此細小的一個動作卻可以得到豐收,我們老師何樂而不為?微笑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藝術,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和稱贊的話語,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讓學生感到你的親近,F(xiàn)如今,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當慣了“小皇帝”,對老師嚴厲的硬性說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在友善的氣氛中,以平常談話形式要求他怎樣做會更有效。
教育學生決不是說了就行,和學生溝通應從外化轉到內(nèi)化,從單純的說教轉化為實踐活動,讓情感與認識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為信念,成為提高學生自覺認識的動力。尤其是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學會和學生溝通的藝術找準機會,抓住重點,有的放矢的和學生進行思想得溝通,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成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