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2 23:26:02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1.課文記敘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圓通寺看到海棠花開的盛景,贊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會的平和安詳。課文詞匯豐富,句式多變,文辭優(yōu)美,適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寫圓通公園的海棠開了,花團錦簇。第二段(第4自然段)寫花如潮,有聲有色。第三段(第5、6自然段)寫看花的人賞花有不同的特點。第四段(第7自然段)寫“我”在回家的路上發(fā)出由衷的感嘆。
2.本課有許多聯(lián)想的句子,可以幫助學習分辨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落實本單元的閱讀重點訓練目標,提高學生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能力。
3.這篇課文是我國現(xiàn)代作家李廣田于1962年寫的散文,原載1962年5月6日《人民日報》,選入教材時有刪節(jié)。
二、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課文中的聯(lián)想,能分辨課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
2.學會“踵、梧”等9個生字,理解“花團錦簇”、“接踵摩肩”等26個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會平和安詳?shù)臍夥眨訜釔凵鐣髁x祖國。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見聞和聯(lián)想,并能夠分辨課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
難點:課文第三段根據(jù)不同的性格和年齡的看花人的特點,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動作,豐富而有變化的寫法。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錄音,燈片。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2)解題:潮水非常壯觀,“花潮”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作者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
(2)討論,交流問題的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帶點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書空下半部分,注意筆順,共12筆。
簪花:中間部分是“”,不是“無”,書空。
。2)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再理解整個詞)。
駐足:駐,車馬停止。停住腳步。
鼎盛:鼎,正當,正在。正當興盛或強壯。
依依不舍:依依,留戀。舍不得離開的樣子。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
接踵摩肩:踵,腳跟。腳跟碰腳跟,肩膀擦到肩膀,形容人多,擁擠。也作“摩肩接踵”。
。3)讀一讀課后第5題中的詞語。
。4)課文寫作者去圓通公園看花,重點寫了哪兩個方面?(花和人)
給課文分段。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請3個學生分讀第一段。
(2)討論。
、俚2自然段寫公園里景物不少,用了8個“有”,每個“有”后邊都只用一個字概括一種事情,這些事物的順序能換嗎?(不能。課文按景物、動植物分類記敘,在安排記敘時做了兩相對應,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美。)
熟讀這一自然段。
②圈出寫圓通公園的海棠平時和三、四月間不同的詞語。(桔枝瘦葉--花園錦簇,一個花和海洋。)
。3)小結(jié):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見,而說“花潮”的很少見。學下面的課文要注意作者怎樣把花比作潮水。
5.布置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第1、2、3題。
。2)朗讀課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