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08-19 15:11:55 下載試卷 標簽:說課稿 四年級 語文
我打算從教材分析、教學環(huán)節(jié)預設等九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我先說教材分析。
《背兜》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文章描繪了一個農(nóng)家孩子黃昏時分打柴歸來的畫面,表現(xiàn)了勤勞淳樸的山里孩子形象。
仔細品讀本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短小而優(yōu)美的散文。進一步探究本文的寫作特色,發(fā)現(xiàn)他在表達上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山里孩子的形象。二、語言簡練而富有情味,適宜于學生朗讀和背誦。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三年級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學過《山里的孩子》這篇文章,對山里的孩子生活有所了解。這一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以此觸類旁通,應該不難掌握。
根據(jù)本學段的階段目標、文本特點、學生學情,我將學習目標預設如下:
一、學會本課“蜿”等7個生字和“盛”一個多音字。結合語境理解“蜿蜒”等詞語的意思以及蘊含的情感;
二、結合本課,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以配樂讀、情境讀、對比讀、表演讀等形式,在情感朗讀中表現(xiàn)山里孩子的勤勞與淳樸。
三、通過閱讀補充的文字材料,開闊閱讀視野,感受山里孩子勤勞淳樸的美好形象。
我將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結合語言文字感受山里孩子的勤勞淳樸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將理解“他背著五彩的晚霞”以及山里孩子的生活,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接下來,我說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預設。我將具體闡述環(huán)節(jié)預設以及設計意圖。著重闡述本課重點的落實和難點的突破。
我認為,閱讀教學必須著力兩個轉化,一是將課文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個性化的感性的生活畫面或者任務形象;二是將課文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自己的言語材料,從而促進自身語文能力的發(fā)展。確實,閱讀教學應該以語言文字的學習、實踐為主線,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對于這篇文章,我以實現(xiàn)語言文字的兩個轉化為追求,以讀為核心,以情為主線,以美為襯托,預設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上課之前,我請學學生回憶《山里的孩子》這篇課文,同時又請學生說說對山里的孩子的了解。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激活了學生以往學過的課文,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當然課前談話并不是課堂的開篇,但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從本主題相關的話題入手,為學生的知識能量提供相應的儲備,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滋潤。
一、勝日尋芳泗水濱——創(chuàng)設情景尋找美
于漪老師曾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孩子的心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他們牢牢地吸引住。”
開課伊始,我伴隨著優(yōu)美地音樂,結合一幅幅山里孩子地游戲圖,聲情并茂地描述山里孩子的生活,語言材料從山里的孩子中選。荷嚼锏暮⒆樱翊笊揭粯咏。他們爬樹、登山……
優(yōu)美的音樂,生動形象的畫面、聲請并茂的描述,我努力營造積極的情感氛圍,試圖將學生引入本文的意境,使學生陶醉其中,有種欲入其中,與之共舞的期待。而這份期待,將作為閱讀的一壺好茶。
二、無限風光盡被占——讀中悟情感知美
傳統(tǒng)教學中的讀,是最成熟,也是最有效的言語活動。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yǎng)感悟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是靠讀。
在這一版塊,我以讀為核心,又分三步走:
1、品味文字,讀出韻味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讀對很多同學來說,把課文讀通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語文課堂應該保證學生初讀時間,只有扎扎實實地落實初讀環(huán)節(jié),才能預約下一步精彩。在學生初讀環(huán)節(jié),我將留足時間。
讀通讀順是第一遍讀,在此基礎上,我請學生在交流了讀時的感受后,第二遍讀,讀出自己的韻味,自己的心情。我想,學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關乎其事!侗扯怠愤@篇課文才能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2、體驗情感,讀出美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帶著問題默默讀、摳詞抓句細細讀,結合圖文美美讀這三步進行。
其一、帶著問題默默讀
我請學生說說文章中地重點句是哪一句。我以前執(zhí)教過這一課,學生很容易就說出是最后一段話。我再請學生圈出這句話中地重點詞語。這是第一次理解。然后請學生再讀讀全文,文中的哪些語句具體寫出了山里孩子的勤勞,把他們一一劃下來,并隨文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寫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習慣地培養(yǎng),要在每個學段都有所體現(xiàn)。
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品味各種妙處,進而提升思維品質(zhì),養(yǎng)成良好地閱讀習慣。語文課堂,既要書生瑯瑯也要靜思默想。咱們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細細品味的場,一個靜靜思索的場,從而使學生讀與悟、品與思并重。
在學生自主學習完,我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研讀成果在小組內(nèi)開展,在交流中豐富信息,我有一個理由,你有一個理由,說出來之后,每個人就有了兩個理由。同時交流的過程,也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
其二、摳詞抓句細細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體會。
比如:黃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歸來了。蜿蜒是個新詞,我先請學生想想著山道的樣子,填一填,( )的山道,學生有的填長長的山道,有的填窄窄的山道,還有的填崎嶇的山道,彎彎的山道,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小結:蜿蜒就是彎彎曲曲的意思,然后出示山道圖加深印象。這樣理解詞語,腦海中也能出現(xiàn)相應的表象。從而使詞語教學扎實有效的開展。
對于媽媽撩起圍裙的一角這一段,文中有些動詞,我請學生做做相應的動作,從而體會媽媽的溫柔慈祥。
課標在每個學段都對理解此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而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是啊,語文必須是語文,在語文課上,咱們必須引導學生感知語言,觸摸語言。
其三、圖文結合美美讀
文中第四自然段中,“彎”、“坎”、“田埂”等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很陌生了,包括課題中的“背兜”,我引導學生文字結合體片進行理解。
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他背著五彩的晚霞歸來了。”這句話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我想請學生想象交流,然后結合圖片理解。
3、多種形式,讀出感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有感情的朗讀是對作品形象地再創(chuàng)造。在“出乎口,入乎耳”的過程中,從而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從而將文本語言化為生動的個性化的生活人物形象。我將采用多種方式的讀,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本的意境。
多種形式對比讀
體會泥人用法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省——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在對比中,體會文中的語句更優(yōu)美更生動。
身臨其境配樂讀
我出示幾種音樂,情學生結合文本意境進行選擇。這看似浪費時間,其實是對文本意境的整體把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選定音樂,我情學生配樂朗讀。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他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能把聽著帶到特有的意境中。當音樂與詞串教學相結合,作用于人的視覺、聽覺,會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只要選取的音樂和文本意境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性,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讀
在文本的五六節(jié),又出現(xiàn)了鄰家小弟弟、爺爺和媽媽的形象,我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采用引讀的方式,在情境中,將畫面連成一個整體。
一、 大珠小珠落玉盤——積累語言內(nèi)化美
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充分領悟了語言結構,感受到文章的美的時候,這是,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合上課本,背誦有關的語段,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品讀了課文之后,我建議學生將課文背誦下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背誦熱情,我首先自己配樂背誦,起好示范作用。俗話不是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同時,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
然后我情學生們讀讀課文,想想用什么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誦下來。當時在我們班,有的同學說用出現(xiàn)畫面的形式,有的說用抓關鍵詞語法,還有地說根據(jù)山里的孩子行走線路圖進行。
在背誦的時候,我將十分注意方法的引導,對背誦習慣良好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學生一旦掌握背誦的方法,養(yǎng)成背誦的習慣,天長日久,積累的語言材料就會越來越豐厚,運用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得語感,發(fā)展他們得思維。
四、絕知此事要躬行——情動辭發(fā)深化美
積累所得語言,僅僅是暫時貯藏再學生的腦海中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漸漸遺忘,只有經(jīng)過實踐的語言,才能真正地被內(nèi)化吸收,這就需要經(jīng)文本的消極語言,轉化為學生積極語言。
在學生背誦之后,我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語文實踐的機會:出示文中的第五段,將我事先寫好的一段采用對話形式出現(xiàn)的文字,呈現(xiàn)再孩子們面前。請學生閱讀欣賞評價。
然后,出示六七段,請學生采用對話的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比如詩歌等進行改寫。
為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有更豐富的素材,教師要善于“下水”,勤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風景”。通過內(nèi)容的延伸,加強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為學生的閱讀留出一些空白,幫助每一個學生不受文本的限制,找到與作者進行對話的渠道,而對話的具體方式也不強求一律,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的,欣賞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使學生從“感知型”的閱讀,逐步上升為“鑒賞型”的閱讀。而閱讀中不同程度的體驗和積累,也將多多少少地化為學生語言和精神地養(yǎng)料,使學生和教師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與發(fā)揮。
整堂課的設計,我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核心,以美為襯托,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實踐語言,力求實現(xiàn)文本語言的兩個轉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