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0 09:15:09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蘇教版 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第2~3頁彩圖(或相應多媒體課件),第4~5頁彩圖,1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課題
[剛步入課堂,學生會出現緊張情緒,首先運用輕松的談話,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然后轉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輕松自然。]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會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數學?
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此處安排數手指的活動,利于學生了解(或熟悉)點數的方法。使全體學生做好參與數數活動的準備。]
看圖數數
1.激發(fā)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彩圖。
[掛圖也可以制成多媒體電腦課件出示。先引導學生看圖自由發(fā)現,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按數量的多少數,并從數數的過程中抽象出數。引導學生發(fā)現個數相同的可以用同一個數來表示。]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校。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同桌的小朋友。
誰來說一說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還有什么?
2.數圖中的數量。
。ń處熡幸庾R地引導學生從小到大數圖中的數量。)
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
(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
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
(同時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數字“2”的教學與上面過程相似。)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既讓學生體驗成功,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言、交流的好習慣。]
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fā)現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學生的回答,依次貼出教科書4~5頁上的各圖片及對應的數字卡片。)
數到數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知道其數量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到前面給大家數一數,全班學生判斷是否數對了。
認讀1~10各數
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同時,促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和提高。]
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數身邊的實物
[此處安排學生數身邊事物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
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數了美麗的小學校里面的紅旗、花、樹木和鴿子等許多東西,還數了我們身邊的門、窗、鉛筆等事物。下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放學后,再數數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同學、老師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好不好?
[這一環(huán)節(jié),先對本節(jié)課數數活動進行總結,然后將數數活動延伸到課外。這樣有助于學生不斷地發(fā)現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逐步培養(yǎng)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設計說明
“數一數”一課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數學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一上課,運用了輕松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時,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掛圖(或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后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10以內各數的認讀,采用多種方法,分步驟地練習與反饋,便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引導學生數一數身邊事物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緊密相聯(lián),體現數學的廣泛性。最后的小結,既對本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又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專家評析
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
新課開始,李老師用親切簡短的談話,把學生引入數數活動。隨著“美麗校園”畫面的展開,教師以“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什么?”把學生請進畫中。同時,以“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給學生隨意觀察、自由交流的活動空間。無拘無束的觀察和交流給學生帶來樂趣。在這個基礎上,老師請學生“說一說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并追問“還有什么?”促使學生全面、認真地觀察畫面。然后,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數一數各種事物的數量。由讓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到提出任務讓學生觀察,看的是同一幅圖,活動要求不同,學生就有新鮮感、有興趣。李老師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置入了多次觀察“美麗校園”圖的活動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活動逐步產生觀察興趣。
2.緊密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是《標準》中特別強調的一點。雖然這是學生入小學學習的第一節(jié)數學課,從知識和技能要求方面看,幾乎無數學要求。但是,李老師十分重視這節(jié)課,緊密聯(lián)系實際組織數數的教學活動。首先,老師有意識地把數數活動引向學生身邊。如,讓學生數身邊的實物。接著,老師有意識地把數數活動引向校園里,引向校外。如,李老師請小朋友課后“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放學后“數一數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同學和老師,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教學中,學生從數畫面上的事物,到數教室內的事物,再數到校園內、數到校外……讓學生在數數活動中不斷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數學就在身邊。由此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數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了生活。這樣,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的同時,不斷促使學生產生愛學校、愛老師和同學、愛家人、熱愛生活的情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