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03 19:01:44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完成并檢查預習任務。
2.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學到的觀察方法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并認真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詩句。
教學過程: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預習任務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蘇軾、陸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嘗試自讀,理解兩首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一講每首詩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上課質疑。
。4)朗誦自己查找的課外古詩。
總結、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己讀書的積極性。
根據理解朗誦兩首古詩
1.學生試讀,注意把詩的節(jié)奏和對詩的理解讀出來,師生評價。
2.采用齊誦、唱誦、表演誦、輪誦等方式讀古詩。
讀后理解、學生質疑
1.讀完后再說一說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可在學習中解決。
欣賞詩句、體會意境、品味情感
1.看圖想象,這兩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一說。
3.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畫出來,然后到講臺前作展示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4.師生共同評價,看學生是不是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朗讀古詩、體驗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體會融入到誦讀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默誦古詩、談讀后的感受
1.談讀誦的方法和體會。
2.說對詩句內容的獨到見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紹自己查閱的詩
1.小組交流蘇軾和陸游的詩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學找到的好詩。
第二課時
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采用“古詩接龍”的方式,復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
學習《題西林壁》
設問置疑、思考哲理
1.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觀察角度有哪些變化?你認為詩人所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讓學生找出“橫”“側”“遠”“近”“高”“低”這幾個表示地點轉換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變化。
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3.結合學過的《畫楊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組交流匯報。
變換角色、交流認識
1.扮演蘇軾,可問其他同學“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訪者,可問蘇軾“為什么寫這首詩?”
3.老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同學和身邊的事物呢?結合生活實際回答。
學習《游山西村》
朗讀古詩、升華情感
1.陸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感受到農人純樸、田家盛情,表達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2.你是通過那個字感受到農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優(yōu)美的語言具體描繪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讓人沉醉;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柳蔭深深,鮮花簇簇讓人迷戀;前行的路就在這美景之中。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陸游眼中的景色。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子說一說。
配樂朗誦《題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課外寫景的詩。
1.老師范讀、指名試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布置作業(yè)
1.自己出一期手抄報。
要求:選取學過的兩首寫景古詩,為其配上合適的圖畫,同時還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在手抄報上。
品析語言感悟方法練習運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