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2 15:33:56
【教學內容】教材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規(guī)律,能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
2、讓學生學會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體驗運算律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懂得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算理,會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學習乘法交換律:
演示例題圖,誰能用數(shù)學語言說說圖意?(一組5人踢毽子,3組一共有多少人?)
把算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全班交流:(1)3×5=15(人) (2)5×3=15(人)
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ǔ藬(shù)相同,位置不同,積相等)
因為積相等,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算式合寫成一個等式,誰能把它寫出來?
(3×5=5×3)
讀一讀,這個等式,問:類似的等式你還能說幾個嗎?
……
說得完嗎?那你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a×b=b×a
指出:這是乘法運算中的一個規(guī)律,知道叫什么嗎?(板書:乘法交換律)
2、學習乘法結合律:
演示例題:華風小學6個年級的同學參加跳繩比賽,每個年級有5個班,每班有23人參加。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比賽?
請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可能有的結果:
。1)6×5×23 (2)5×23×6
=30×23 =115×6
=690(人) =690(人)
。3)6×(5×23) (4)6×23×5
=6×115 =138×5
=690(人) =690(人)
評講這幾種方法:
方法一先算的是多少個班級,再算全部
方法二先算的是一個年級參加的人數(shù),再算全部
方法三也是先算多少個班級,再算全部
方法四先算6×23意義不好說,所以不提倡
比較方法一和方法二,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交換了6和23的位置,……用到了剛學的乘法交換律)
比較方法一和方法三,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呢?(三個乘數(shù)沒變,位置沒變,但乘的順序變了,積沒變。)
想一想,這又是乘法中的什么規(guī)律呢?
隨學生回答板書:乘法結合律
誰能用字母來表示這一規(guī)律?a×b×c=a×(b×c)
3、學習試一試
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
。1)23×15×2 (2)5×37×2
學生先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講評時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并要學生能說出各是用了什么運算律?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部分練習
1、先填空,再想想應用了什么運算律(題略)
注意最后一題:13跑到了前面,那肯定是用到了乘法交換律,本來是沒有括號的,那就是先前面的,后面的算式在后面多了個括號,那就變成了先算后面的,這就用到了乘法結合律
2、比較上下兩題,你更愿意算哪題?算一算
3、你能很快說出每束氣球上三個數(shù)連乘的積嗎?
先是同桌互說,再是指名說。其中最后一束,要讓學生比較多種方法都比較簡便的時候,選擇最簡便的方法
三、布置作業(yè):
第62頁第4、6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