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的意思
來源:網(wǎng)絡 2009-07-21 10:12:52
下面來講講兵不血刃的意思,這個成語故事出自荀子的作品《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本來荀子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國家以德為本,對相鄰的國家講究交際并且遵守承諾,就會贏得相鄰國家的尊重,這樣即使不用打仗,兵器都用不著粘上血跡,別的國家就會不論距離遠近,都來投靠它。所以這個詞最初指的是不用動兵而用德行來感化對方使之歸順。而在演變的過程中,慢慢就變成了形容打仗的時候取勝十分容易了,經常和“望風而逃”連用了。如果戰(zhàn)爭的其中一方“望風而逃”了,那么就可以說另外一方“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勝利。
下面這個成語故事就是后來兵不血刃的意思,在這里,這個詞就是取的取勝十分容易之意。據(jù)《晉書.陶侃傳》記載到:默在中原,數(shù)與石勒等戰(zhàn),賊畏其勇,陶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是說東晉的屯騎校尉郭默驍勇善戰(zhàn),曾與后趙的建立者石勒等作過戰(zhàn),石勒等都非常怕他。但此人一貫驕傲專橫跋扈,把誰都不放在眼中,有一次由于泄私憤居然殺害了平南將軍劉胤。之后,還假造詔書,誣諂劉胤造反,向各州郡通報。這件事顯露后宰相王導怕朝廷沒力處罰他,不僅不向他聲討,反倒加封他的官銜。陶侃明白這件之后,一方面上書朝廷要求攻打郭默,一方面寫信給王導,要求他采用果決處理辦法。信中有兩句話寫得非常有勁:“郭默殺死州官,朝廷擔任命他當州官。莫非他殺死宰相,也就讓他當宰相不行!”王導閱讀了這封信,受到非常大的引動,便派了陶侃率軍去攻打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領兵作戰(zhàn)非常利害,聽說他親身來攻打,非常著急,打算率軍走開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還未離城,陶侃的大軍就業(yè)已將江州團團圍上。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明白自己不是陶侃對手,怕城破后難逃生命;想開城門投降,又怕朝廷要殺他的頭,實在是左右作難。他手下的一位叛將見大勢已去,將他拘捕后開城門投降。陶侃總算不戰(zhàn)而得到勝利,平息了這一次叛亂。
以上就是成語兵不血刃的意思和出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