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7 23:11:42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語文
第五單元 沖突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著沖突這一主題選編了5篇課文,有中國的戲劇、古代的語言、有外國的小說、記敘文。這些課文都從不同角度反映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家庭、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之間的矛盾沖突,如何正確處理好生活中的各類矛盾沖突,是教育和培養(yǎng)青少年的重要任務。這些文章多數(shù)都是寫少年兒童的故事,貼近學生生活,切合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和思想感情。學生易于讀懂,易與理解,易于接受。
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教學中,要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上著力下工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讀懂課文所編的這些較為淺顯易懂的文章。教學過程中還要著力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善于提出問題,并能結合生活實際去分析問題,最后獲得自己的體驗感受和對問題的正確認識。本單元圍繞沖突這個主題組織的文章多是與學生同齡的孩子的事,他們是怎樣化解矛盾沖突,處理好生活中各類矛盾的,組織學生提出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討論,使學生獲得感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過程中要著力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向自己的生活延伸。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生存過程中無所不在沖突,社會的發(fā)展,人生的成長,就是在不斷地處理矛盾、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學習本單元課文要使學生提高對這個主題的認識,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這個單元的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圍繞沖突這個主題組織的文章多是與學生同齡的孩子的事,他們是怎樣化解矛盾沖突,處理好生活中各類矛盾的,組織學生提出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討論,使學生獲得感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課時分配:
《寓言二則》 2課時
《小抄寫員》 2課時
《大自然的秘密》 2課時
《我看見了大! 1課時
《甘羅十二為使臣》 1課時
綜合活動 3課時
矛與盾
教材分析:
《矛與盾》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贊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話互相抵觸,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談。
教學目標:
學會5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教學難點: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構想:
本課是整個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同時也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具有的學習能力,獨立閱讀思考,并與同學一道研究探討,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為進入中學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議、說、演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文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成語導入,揭題設問
1、分兩組比賽說成語,要求必須來自寓言故事。
2、說說寓言有什么特點。(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代寓言兩則》中的其中一個寓言故事《矛與盾》。(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矛與盾”三個字)
4、說說讀了課題,讓你產生了哪些疑問?(矛與盾各是什么樣的,分別用來干什么?這則寓言故事講了件什么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自主學文,釋疑懂理
(一)解題(解決第一個問題)
課件出示插圖及注釋,引導學生了解矛與盾各自的作用。
。ǘ┳x通
1、教師范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斷句停頓。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指名2-3名學生讀課文,由學生糾正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齊讀全文。
(三)讀懂(解決第二個問題)
1、自讀課文,結合課后注釋,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語句,就在書上標出來。
2、將自學所得及疑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質疑相機出示重點句子。
句子一: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A:學生嘗試說句意,教師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語言說明白,說通順。板書“堅”
B:想一想,“譽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這個人是怎樣夸贊的呢?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A:提示:于,對于。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嘗試說句意。板書“利”
B: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學生嘗試說句意。引導將“穿透”換一種說法。板書“何如”
B:想一想,問話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問這句話的?應該怎樣說好這句話?(引導學生以年輕人和老年人這兩種不同的身份來說好這句話。)
3、練習把整個寓言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講。
。ㄋ模┟骼恚ń鉀Q第三個問題)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練習把這個故事演出來。(提示:根據(jù)你們小組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課文的原話,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豐富故事中的情節(jié),表演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
2、選擇兩個小組上臺表演,學生評議。
3、看了這樣一個故事,你有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其人弗能應也”?)學生通過討論可得出:這個人不論怎樣回答,都會和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相抵觸。進而教師乘機揭示成語“自相矛盾”)
4、進一步討論:你覺得這個人可笑嗎?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這個人被這么一問,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長吁短嘆,非常懊喪,這時,他的一位好友來到他家中,了解了情況后,就熱心地開導他。就請你扮演他的朋友來開導他,好嗎?(教師扮演賣矛與盾的人,請學生在稍作準備后上臺表演,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明確寓意。)
6、現(xiàn)在,我們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語言和行動不一致,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與同學交流一下。
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排練課本劇《矛與盾》
板書設計
矛與盾
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談
課后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