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6 12:52:23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以課后練習2中的四個句子為重點,理解全文,體會母親為了子女不辭勞苦的精神,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寫作順序,能正確分段。
3.掌握本課11個生字及由其在課文中組成的生詞。著重掌握“讀讀寫寫”中的10個常用詞語。著重理解練習2四句中帶點的詞語。會用“照例”、“總要”造句。
教學重點:
第三段(即蠶“上山”前是怎樣喂養(yǎng)的)。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體會母親為了子女不辭勞苦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查字典,預習生字詞,其步驟是: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生字詞及常用詞。
2.自讀拼音,認讀生字,檢查自學情況。
二、自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如:
榆錢--榆樹的果實,形狀圓而小,像小銅錢。
三、再讀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2.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親養(yǎng)的是春蠶?
3.春蠶的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它的生長過程是什么?
春蠶第2教時總第17個教案
教學目標:
1.以課后練習2中的四個句子為重點,理解全文,體會母親為了子女不辭勞苦的精神,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寫作順序,能正確分段。
3.掌握本課11個生字及由其在課文中組成的生詞。著重掌握“讀讀寫寫”中的10個常用詞語。著重理解練習2四句中帶點的詞語。會用“照例”、“總要”造句。
教學重點:
第三段(即蠶“上山”前是怎樣喂養(yǎng)的)。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體會母親為了子女不辭勞苦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重點段的學習。
1.板書課題,提問:你知道什么叫春蠶嗎?
2.了解課文大意。讀課題后問:誰來說一說,這課主要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3.從課題看,母親養(yǎng)的是春蠶。你從課文中哪些句子看出的呢?
、僮プ删淅斫猓
A.春天是養(yǎng)蠶的季節(jié)。每到這時候,我常常想起母親來。
B.春天一到,桑樹才發(fā)出新芽,母親就照例拿出幾張蠶種來。(板書:蠶種、照例)
②理解第二句,理解“照例”的第一層意思。“蠶種”是什么?(板書:卵)
啟發(fā)提問:“照例”是什么意思?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4.那么春蠶的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呢?它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呢?
板書:極小極小的蠶
根據大家的發(fā)言,繼續(xù)板書:半寸來長越長越大快“上山”了上山結繭
二、默讀課文第3--7自然段
思考并討論母親是怎樣養(yǎng)蠶的?也就是說:在蠶的各個生長階段,母親做了哪些事?在書上勾出有關的詞語,說說自己的體會。
討論時抓住以下要點:
1.第三自然段,理出養(yǎng)蠶的順序,進行邏輯訓練,體會母親細心、認真。
板書:摘剪擦撒抖
2.第四自然段,抓住“換”,體會隨著蠶大起來,母親的工作也繁重起來。板書:換匾
3.第五、六自然段,教給學生深入體會句子的方法。板書:分匾打掃蠶室添放桑葉父親幫忙
、“省略號”表示什么?(挖出文中沒有寫完的意思)
、“匾一個又一個地增加著,”增加了什么?(表面上是匾增加到七八個,實際上是工作量增加到原來的七八倍)
、圩プ“總要、常常”,體會母親的辛苦。
、軓母赣H幫忙體會養(yǎng)蠶的繁重程度(母親無法承受,不得不請父親幫忙)。
4.學習第七自然段,全力體會母親的辛勞。
板書:一夜兩次腰酸背痛大捧大捧
5.小結。除了這以外,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養(yǎng)蠶非常辛苦呢?
板書:皺紋
總......滲著汗又添銀絲
三、抓住“又添銀絲”、“照例”,總結全文,體會母親對子女的無私奉獻。
1.讀最后一段,“銀絲”指什么?“又添發(fā)”說明了什么?母親為什么老得這么快?(太苦了)
2.母親就是這一年這么辛苦勞累嗎?你從哪個詞體會出來的?抓“又”字。理解“照例”的第二層意思。(年年辛苦,年年添白發(fā),還要年年養(yǎng)蠶。)
3.既然這樣辛苦,母親為什么還要年年養(yǎng)蠶呢?從中體會出母親有一顆什么心?
四、抓住首尾段,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懷念之情。
板書:常常提起
總結:是的,作者非常理解母親的心。寫下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母親深深的懷念。讓我們懷著這種深厚的感情,朗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