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6 12:51:32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任何事都應(yīng)實事求是,同時,也應(yīng)注意不要隨便取笑別人。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叮囑”“審視”“半晌”“輪流”“和顏悅色”“教誨”“受用”等詞語的意思。
3.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段。
教學過程:
。ㄒ唬⿲W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提問:父親是什么時候開始教“我”畫畫的?他對“我”畫畫有什么要求?
3.“叮囑”是什么意思?父親為什么要經(jīng)常叮囑“我”?
4.齊讀第一段。
。ǘ⿲W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按“我”、老師、同學分別看楊桃,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學生默讀課文后討論分層。
第一層(從“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到“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講“我”認真看楊桃,畫楊桃,但受到同學取笑。
第二層(從“老師看了看這幅畫”到“同時發(fā)出嘻嘻的笑聲”):講老師在“我”的座位上看楊桃后問了大家?guī)讉問題。
第三層(從“于是......”到“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講老師讓幾位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楊桃,并對大家進行了教育。
3.學習第一層。
。1)圖畫課上,“我”畫的楊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會畫成這個樣子?
(2)看了“我”畫的楊桃,幾個同學為什么哈哈大笑?
4.學習第二層。
。1)老師看了“我”的畫是怎么做的?
“審視”一詞說明了什么?
。2)當同學們回答說“我”的畫畫得不像時,老師的神情為什么變得嚴肅了?老師為什么隔了“半晌”才問大家?想象在這段時間里,同學們會怎么想。
5.學習第三層。
(1)老師剛才的神情是嚴肅的,為什么這時對“我們”講話時又變得和顏悅色了呢?
。2)你從老師的話里懂得了什么?
6.指導朗讀。
。1)同座練讀。
。2)師生分角色朗讀。
。ㄈ⿲W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一自然段照應(yīng)了前面的哪個自然段?
3.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相似在哪里?為什么說使“我”一生受用?
4.齊讀。
。ㄋ模┛偨Y(jié)全文。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做任何事都應(yīng)實事求是,在自己沒弄清事情前不要隨便取笑別人。)
(五)作業(yè)。
抄寫詞語,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